对话走出抑郁症的人:道理我都懂,但我没能过好这半生
2023-07-08 19:31:31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7月5日晚,歌手李玟的家人通过社交媒体宣布,李玟于7月2日在家中轻生,送医后一直昏迷,最终于7月5日离世。据媒体报道,李纹数年前患上抑郁症。患病以来,李纹一直想努力战胜病魔,可近日病情急转直下。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报告“抑郁及其他常见精神障碍:全球健康评估”估计,全世界约有3.22亿人口在受抑郁困扰,占全球人口的4.4%。

回到我国,2022年8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共同发布了一份《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据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已经将近1亿,这意味着每14个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


【资料图】

“抑郁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大家说的“我抑郁了”,是一种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当抑郁症状出现时,我们应该怎么做?身边的人应该怎么做?

视觉中国 供图 (图文无关)

“谁能治好我的神经衰弱 ,我可以一辈子做牛做马报答他”

“我曾经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今年46岁的李鸣(化名)坦然地跟潮新闻记者说,“但现在走出来了。”

李鸣说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事情一定要做到最好,不懂、不会在自己身上是不能发生、不能存在的。

初三,一个懵懂的年纪,那时,他就对自己有了这样的暗示:“我很优秀,一定要做到第一”。因为家境贫寒,他觉得自己身上背负了责任,每到周末,便会出去打零工,给家里挣钱,“我当时甚至已经有了家国情怀。”

很快读了高中,他觉得那时候他就开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事情变得很专注。上完化学课放学回家的路上,他看着中巴车外的田野、树木,都觉得那些是原子、分子。“因为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习也调成了‘专注’模式’,我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高考时还是当地的第一名。”李鸣说。

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病了”,就是感觉与周边的人以及外面世界格格不入。大学里他变得自卑,敏感,完美主义和理想主义就是这样,只要有一天不如意,脑子里的内耗就加重。他很清楚这是神经衰弱,并伴有轻度抑郁。

“大学四年,抑郁并不是每天伴随的。”李鸣告诉记者,他所理解的抑郁就是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当与外部世界尤其是周围的环境中不能友好沟通时,对个人成长是很不利的。此外,由于抑郁和精神内耗造成的神经衰弱方面的症状是李鸣最担忧的。

他曾在日记里写到:“谁能治好我的神经衰弱,我可以一辈子做牛做马报答他。”

当然,医治神经衰弱,一般是去心理科或睡眠科的。“无论在校医务室还是杭州的大医院,我很亢奋,那些医生都说不过我,因为道理我都懂。”李鸣说,印象中吃过两三种谷维素类的药。

“工作后也经历过曲折,总之故事是讲不完的,尽管现在我没有抑郁了,可能是时间的疗愈,也可能是认知的提升吧。”采访中,李鸣强调,神经衰弱的顽症仍然困扰着他,记忆力下降,脑力不够用,睡眠和肠胃也有问题。“这些都是生理疾病,我也不在乎它了。我想告诉年轻的朋友,当你的人生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当你每天白天保持满满的活力,你是能睡好觉,有精气神的。”

李鸣最后说,他没有放弃对抗身体与精神的不适,所有智者都是泥淖里爬出来的。

抑郁症不是情绪,宽慰或许毫无用处

很多人觉得,抑郁症是一种情绪,不开心、多愁善感、矫情、抗压力差。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你可能会觉得,那不是过一阵子就能好。

有了这样的“外衣”,有人认为,情绪不对了,甚至失控,亲朋好友开导一下,带出去散散心,自然就会好起来的。

当前,抑郁症在青少年人群中高发,有的家长就常会对有抑郁症的孩子说:“你要坚强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动不动就哭。”

“但事实上,基于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并不是不让哭就能停止抑郁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胡健波副主任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属于精神病里的情感障碍类疾病。抑郁症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导致额叶功能可能会下降,对事情的判断力、决策力下降;还可能会使脑肠轴生改变,导致肠道菌群下降;也会因为炎症因子影响,导致内分泌、免疫性也会异常。

李鸣回过头来看当初那段“神经衰弱、轻度抑郁”的日子,他形容自己就像活在被隔绝的世界里,对周围事物朦朦胧胧,看不清的状态,这种心理疾病伴随着生理性的症状而来,“我的肠胃一直不好,但是做了各种检查,都提示肠胃功能是好的。医生觉得这可能就是心理疾病引起的。”

我国对抑郁症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在中国传统医学病种中,很早就有关于情绪疾病的记载,直到了明朝张景岳时期,才完整表达了比较接近西方的临床抑郁症概念。

在40多年前,抑郁症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陌生概念。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Kleinman在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的研究发现,在就诊门诊患者中,中国的精神科医生给出的最常见的诊断是"神经衰弱”,而Kleinman认为,在这些神经衰弱中,如果按照美国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的诊断标准,有70%以上的患者可以诊断为“抑郁症”。

2003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把抑郁症引入中国大众视野,提出“抑郁影响每一个人”的主题。

同样在2003年,歌手张国荣因抑郁症病情失控坠楼,随后被紧急送医,但不治身亡。这一事件也让抑郁症这一疾病被更多人知道。2005年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承认自己患有重度抑郁症,并呼吁人们不要歧视身边的抑郁症患者,鼓励抑郁症患者勇敢承认自己疾病并按时看医生吃药。这都让抑郁症在中国有了更多的认知。

围产期的抑郁,大多能被治愈

胡健波说,患有抑郁症的人群从青少年到老年的各个阶段都有,有数据显示人群中青少年患病率在15%~20%,老年人在15%左右。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抑郁症,像围产期抑郁症,这在孕产妇中也比较常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精神科叶翠薇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产妇在围产期会产生抑郁情绪,有部分在产前就有了,但是不明显,产后抑郁症的症状会更典型。

至今,医学界对产妇围产期抑郁症发生的原因不明确,但可能与社会、心理、生物学有一些关系。

社会、心理的变化,诸如角色变化、身材变化,“家里人的焦点都在宝宝身上了”“老公是不是不爱我了”“婆婆把我当成了喂奶的机器”,还有些人是意外怀孕,本身心理、经济上都没有准备好,另外围产期抑郁症与生物学也可能有关,围产期身体激素会发生变化,但并非激素变化就会一定会导致产后抑郁症,这只是发病机制假说之一。

叶翠薇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产后抑郁症的病人。这个女人原本是精明能干的白领,在职场上果断、有魄力,但产后就变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在门诊时,她会经常问身边的老公:“你说呢?你觉得怎么样?”

围产期出现抑郁的症状,并不一定都是抑郁症。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样本调查,70%~80%的孕妇在产后出现情绪不良,大部分产后情绪不良只需要心理干预以及社会支持就会治愈,产后符合抑郁症诊断的比例约14%。

围产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诊疗方法与普通抑郁症基本一致,围产期抑郁症只是在围产期发生的抑郁症,但从叶翠薇这八九年的临床病例来看,围产期抑郁症的治愈率更高,“中重度抑郁的治疗4~8周后会有一个明显的疗效。有些病人能够一次性治愈不再复发。”

得了抑郁症,不要讳疾忌医

生活中,孩子学习累了,大人工作忙坏了,可能会听到“我抑郁了”这样的抱怨,这可能只是一种抑郁情绪,跟抑郁症是有区别的。

如何判断是否有抑郁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胡健波副主任心理治疗师提到了四个金标准:一是症状的标准,如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动力下降等症状,并伴有失眠早醒等躯体问题。二是病程的持续时间,要在两周以上;三是严重程度,有没有丧失社会功能。四是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如果满足四点 ,就需要考虑是否患有抑郁症了。

但社会上至今仍有不少人对抑郁症患者“另眼相看”。哪怕是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也有害怕被外界知道患病的焦虑。叶翠薇记得,曾接待过一名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女人,原本她给产妇开了请假条,让她先停止工作回家休息一段时间,但被这名产妇拒绝了。这个女人跟她说,自己怕被领导同事知道后丢了工作,不过最终她还是战胜了产后抑郁,回归到了正常生活工作中,还愿意作为一名宣传大使,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有产后抑郁的患者。

抑郁症分轻度、中度、重度三种。轻度抑郁症的治疗,胡健波建议首选心理治疗;中重度抑郁症首选的是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同时还可以配合经颅磁刺激rTMS、直流电磁刺激tDCS等物理治疗技术。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规范专业的系统性治疗。

他说,抑郁症跟遗传、生活中事件刺激有关外,跟环境等也有一定关系,因此轻度抑郁还能参加社会活动的,医生会鼓励尽量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包括工作、学习、社交。中重度抑郁则需要通过评估来判定适不适合参加社会活动。

胡健波告诉记者,抑郁症确实也有不治自愈的,但以轻度抑郁为主,比例比较少,仍然有反复发作,这个阶段建议多倾诉、多运动、多社交可以起到改善作用。中度到重度抑郁的,则需要正规系统治疗,但治疗改善停药还会有反复变化的过程,需要长期治疗。有些家长带着孩子去看抑郁,但治疗一阵子觉得好了,就放任不管了,之后又会反复。所以中重度抑郁还是需要一到两年的持续的一个治疗过程,之后再根据病情来评估。实践证明吃药时间越长,抑郁程度越低,病情也会比较稳定。

如今身边的抑郁症听起来越来越多,在胡健波看来与社会压力、信息化快速发展不无关系,“环境交互,让大家有意识地认识到这种疾病,信息的快速传播也让更多人知道了这种疾病。无论如何,如果感觉自己出现了困难,就一定要找专业医生,不要讳疾忌医,延误治疗。”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潮新闻 编辑:吴雅梦

责任编辑:hN_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