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上热搜的背后:代糖争议从未停止 无糖饮料大市场又有新宠儿
2023-07-08 19:22:38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下周将宣布对阿斯巴甜的研究报告。但这远不是代糖之争的终点。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由于健康饮食观念深入人心,“减糖”“去糖”“无糖”成了很多消费者的选择。市场一方面迎合需求,一方面也为了降低成本,不产生热量的代糖产品大行其道。然而无论是哪种代糖,其对健康影响的争议在学界从未停止。而饮料市场也因为代糖之争,一个沉寂多年的细分种类成了各家饮料品牌的新增长点。


(资料图)

调查:

健身食品、新茶饮也追求“0卡糖”

上周,由于有消息称,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可能将在7月中旬将宣布阿斯巴甜为“可能致癌物”一事,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话题也登上了热搜榜第一。

由于近些年来所谓“0糖饮料”火热,两大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也纷纷推出“无糖”版汽水,以此类饮料为主要产品的元气森林等品牌更是成了饮料市场的黑马。因此此次阿斯巴甜事件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多家品牌下场澄清其代糖用品并非阿斯巴甜,而确实使用了阿斯巴甜的可口可乐和百事至今没有表态。

北青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随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关注到饮食健康问题,过度的摄入糖显然不是饮食健康的最优选,尤其是一些年轻女性,以及关注减肥健身的人士。但是人们又不希望因为减少糖或不添加糖而牺牲掉食物的口感,于是各种代糖成了商家广泛的选择。除了瓶装饮料以外,很多标榜为运动食品、减脂食品、健身食品中都添加了代糖,甚至部分保健品中也含有。

除此之外,为了迎合“减糖”的趋势,不少奶茶店也纷纷推出了“0卡糖”的选择。虽然部分品牌还要为此多收消费者1元钱,但是仍旧有一些消费者愿意选择“0卡糖”。在北青报记者的采访中,大多数年轻人消费者,无论减肥不减肥,都会追求“0卡糖”,大多数人认为用“0卡糖”代替蔗糖就等同于追求健康。

调查显示,目前,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茶百道、沪上阿姨等新茶饮品牌均在菜单上为消费者提供了“0卡糖”的选项。那么,这些商家使用的“0卡糖”具体是什么呢?相关商家的门店工作人员的答复显示,不同商家使用的是不同种类的代糖。如奈雪的茶采用的是罗汉果甜苷,茶百道的工作人员表示使用的是赤藓糖醇等甜味剂,喜茶表示使用的是甜菊糖苷。乐乐茶使用的也是甜菊糖苷。而沪上阿姨采用的是赤藓糖醇加安赛蜜。

追访:

健康概念下代糖市场已近百亿美元

事实上,大部分甜味剂,尤其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几乎不会产生热量,这也就是为什么它们被称为“0卡糖”的原因。

虽然很多品种的代糖在口味上与蔗糖还是有一定差别,尤其是部分人工代糖后味偏苦。但是,在甜度上,代糖大多是蔗糖甜度的数十倍、数百倍甚至是数千倍。在价格上,绝大多数的代糖售价均比能达到同等甜度所需蔗糖的价格低得多。再加上近些年对健康饮食的关注,过量摄入糖导致的健康问题,也让所谓的“0糖”“0卡糖”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青睐。因此,对于商家来说使用代糖的好处可谓一目了然。

目前,代糖分为人工代糖、天然代糖和糖醇。按照技术划分,人工代糖主要是以化学方式合成,天然代糖是从植物中提取,糖醇介于人工与天然之间,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得来。其中,成本相对较低的人工合成代糖因研制出来的早,便于工业生产,价格更低,一直以来占据食品工业的主流。有数据显示,当下人工代糖市场体量约为70到80亿美元,而天然代糖约为10亿美元左右。

而此前引发致癌争议闹上热搜的阿斯巴甜就是人工代糖的一种。而反观人工代糖,迭代到目前已经有6代,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分别为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和纽甜,但几乎每一种都伴随着健康争议。

关注:

代糖的健康争议从未停止

根据公开资料,早在1879年,一位美国的教授在提取煤焦油时,无意发现了一种名为邻苯甲磺酰亚胺的甜味剂,经过测试,其甜度相当于蔗糖的300-500倍。于是,他给这种甜味剂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糖精。

糖精,又称糖精钠,研究显示它在被消化后会被代谢成苯胺。而苯胺是一种致癌物质,可能会导致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糖精在过去被广泛使用,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现糖精可能会导致癌症,并禁止了其在某些食品中的使用。目前,我国也禁止糖精钠添加于面包,饼干,糕点以及饮料中。

随后出现的甜蜜素也因存在致癌风险,被40多个国家禁止使用。我国仅有部分加工食品可以使用该添加剂且用量严格限制;而本次风波的主角阿斯巴甜,明确不适合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用,目前仅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使用;安赛蜜被科学家发现含有致癌物二氯甲烷;三氯蔗糖有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风险;最新的人工代糖纽甜因甜度倍数太高(蔗糖的7000到1.3万倍),难以把控,在食品工业上应用还不成熟,并且也存在可能改变动物肠道菌群,造成代谢的潜在风险等问题。

目前,市场上天然甜味剂主要为甜菊糖苷与罗汉果甜苷两个品类,分别从天然植物甜叶菊与罗汉果中提取而来,未经过任何化学变化。不过,今年5月,WHO发布了一份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建议大多数人应避免食用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等甜味剂,唯一的例外是天然甜味剂中的糖醇类。

糖醇类代糖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就是木糖醇和赤藓糖醇。但今年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赤藓糖醇与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梗和中风的发生风险相关。

热点:

代糖之争下饮料市场变化早已显现

针对此次阿斯巴甜引发的讨论,多名营养界的学者及从业者表示,各种人造和天然甜味剂很可能都难逃健康风险,关键要明确每日允许摄入量所代表的风险是否真的可接受。即使是蔗糖本身,每日过量摄入也会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这一点已经成了广泛共识。任何合成添加剂均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和隐患,但抛开剂量谈风险也并不科学。比如,一位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喝12-36瓶阿斯巴甜做代糖的饮料,才会有损害健康的风险。

即使如此,消费者对于代糖的观点也正在分化。部分消费者认为“0糖”食品和饮料已经存在多年,安全性也被多国证实过,因此并不担心阿斯巴甜事件带来的风波,还会一如既往消费。而另外一些消费者则认为无论最终结论如何都要减少相关产品的购买。

即使争论仍在,但不可否认的是零糖饮料是各家饮料品牌的新增长点。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研究及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2015~2022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由22.6亿元飙升至199.6亿元,预计2023~2027年将持续放量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达748.9亿元。

那么,代糖争议会影响到这个巨大的市场吗?事实上,饮料市场的变化早已显现。已经在市场上默默无闻长达十几年、没有添加蔗糖和代糖的瓶装纯茶饮料,从去年开始异军突起,农夫山泉旗下东方树叶就是典型代表。在农夫山泉去年的半年报中显示,东方树叶这一产品在过去12个月中增速近70%。不仅跑赢了整个行业,也让无糖茶市场成为去年上半年唯一正增长的即饮茶细分市场。

受此影响,纯茶饮料重新占据了便利店饮料柜的C位。东方树叶、三得利等老牌纯茶饮品牌增加了纯茶产品种类和产量。康师傅、可口可乐、元气森林等品牌也开始发力纯茶饮赛道,纷纷推出新品。一些原本的饮料市场“小透明”或小众品牌,也靠着纯茶饮这一细分通过便利店等渠道实现了弯道超车,与饮料巨头们分食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实习生 刘华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吴雅梦

责任编辑:hN_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