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绿色金改排名连续三次全国第一 引导金融资源支持绿色发展
2022-07-15 08:25:58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广州市政府7月14日召开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这五年来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2017年6月,人民银行等部委联合印发《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广州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至今刚好五年整。

五年来,广州围绕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落实“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全力破解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培育发展了具有广州特色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为全市和全省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也为广州市运用绿色金融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模式1:

政策产品改革创新

连续三次全国第一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林平表示,做好顶层设计是顺利推进绿色金改试验区建设的根本保证,发挥部门合力则是有效手段。在成立省、市、区三级联动的领导小组基础上,把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广东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统一部署、协同推进。“这样,就创造了条件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领域先行先试政策优先安排在广州落地实施。”他说到。

在此推动下,2017年以来运用再贴现支持绿色票据融资123.25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关键领域的信贷资金投入。同时对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央行评级和全省银行业机构综合评估,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绿色信贷投放。

在广州市的层面,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亿通介绍说,市财政安排资金支持绿色金融机构落户、发放绿色贷款、发行绿色债券和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奖励等项目,花都区、黄埔区等出台区级奖励政策,形成市区联动、覆盖面广、支持度大的绿色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就在上个月,《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明确鼓励发展绿色金融,强化法治保障。

在政策的支持下,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不断丰富。广州设立服务绿色发展的广州期货交易所;工农中建交等国有大行和广州农商银行设立绿色分行,设立全国首家气候支行,设立一批绿色支行、绿色金融事业部和绿色金融创新中心……金融机构则围绕碳市场、绿色供应链、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和生态农业等领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2017年以来,支持广州地区企业相继发行“三绿”“三标”等一批全国或行业内“首单”绿色债券,参与发行全国首批碳中和债、碳中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广州企业赴港澳成功发行境外绿色债券。

“预计每年能为广州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0万吨。”建设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罗铁锋说起建行的产品很有信心,这次减排是因为建设银行广州分行协同建行海外分行和融资租赁公司,为广州公交集团新能源公交车置换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该项目还获得哥本哈根C40峰会“绿色技术”奖。截至目前,建设银行在广州地区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千亿元,年增长率达到30%以上。

广州银行率先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并作为总行一级部门,发行广州首单绿色金融债券,副行长张东说,广州银行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拿出1200亿元绿色金融专项支持额度、发行1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支持绿色领域融资需求。

可以说,这五年来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在人民银行总行组织的全国六省九地绿色金改试验区建设成效评价中,广州连续三次夺得综合排名第一。广州在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产品、绿色债券等领域开创了多个国内“首个”“首单”。

广州绿色金融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广州绿色贷款余额、绿色债券发行额、碳市场现货交易量等多项绿色金融指标均位居全国、全省前列。截至2022年3月末,广州绿色信贷余额6471.52亿元,五年增长2.4倍。全市绿色信贷不良贷款远低于各项贷款不良率。

模式2:

平台支撑改革创新

花都金融5年“扩容”65倍

广州是我国唯一兼具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碳交易试点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的多试点地区,绿色金融发展可以植根于肥沃土壤并孕育勃勃生机。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广州期货交易所和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与资管中心等就是广州发展碳金融业务,探索绿色金融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作用的重要平台。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孟萌说,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创新,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碳排放权交易领域不断引领发展,围绕碳市场开展碳金融产品创新,推动广东碳市场管控的高排放行业实现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化,实现了低成本节能减碳。

截至2022年6月30日,广碳所累计成交配额2.07亿吨,占全国总量27.70%;总成交金额达50.92亿元,占全国总量22.62%;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均居全国首位。

以广东碳市场为例,在碳市场控排企业2019年和2013年企业边界一致的前提下,碳交易的电力、水泥、钢铁、石化控排企业排放量实现了绝对量减排,减排幅度达12.3%。

依托碳金融市场,广碳所为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融资渠道,助力广州碳金融中心建设。截至2022年6月,广东碳市场开展各类碳金融业务262笔,涉及碳排放权规模5538.79万吨,助力控排企业实现融资达4.69亿元。

不仅如此,平台和试点还实现了双赢,广州绿色金改试验5年,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注册地、试验区核心区花都的金融业,就实现了增加值“扩容”65倍的好成绩。

花都区副区长徐容雅这么看两者的关系,“一方面,广州一大批全国首创案例均发生在花都,花都为广州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金融支持生猪‘保险+期货+银行’项目、‘创新型药品置换责任保险’试点、发布全国首份碳信用报告等创新探索,形成了一批全国首创案例,11个典型案例入选人民银行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汇编》,为全国提供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她说,“另一方面,五年来花都区落户绿色分行6家、绿色支行2家,以及全国首家省级绿色金融创新中心、人保财险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实验室等一批绿色专营机构,绿色金融街注册绿色机构360余家,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才有了5年‘扩容‘65倍的佳绩。”

总体来看,五年来绿色金融对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全市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正在加速形成。绿色金融示范效应也正在逐步显现,从试验区起步、复制推广到全省各地市首创落地、多点开花,全省正加快形成整体推进、各有侧重的绿色金融发展新格局。

纵深:

绿色金融下一站

引领实现双碳目标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绩斐然,建设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绿色金融创新发展高地的发展目标也已明确,广州金融发展迈向新篇章。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谢伏瞻撰文分析指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一大发展机遇与战略重点是加快构建具有更高标准的现代国际金融枢纽。香港、深圳、广州现代金融业加速发展,正在成为全球重要金融资源集聚高地,新业态新模式是其中最大活力所在,三座城市应在发展绿色金融,探索建立大湾区统一碳金融市场,促进与国际碳市场对接,最终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积极作用。

邱亿通在发布会上提出,广州下一步应争取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引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事实上,建设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绿色金融创新发展高地是《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三中心、一标杆、一高地”发展总体定位的明确要求,规划专门以一节篇幅部署深化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要求落实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引导金融资源支持绿色发展。

眼下可以看出,广州锚定双碳目标的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已经至少在四个方面开始布局:广州期货交易所推进碳期货市场和品种研究;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提升功能、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金融机构围绕碳市场和双碳目标创新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今年启动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与资管中心将大力发展碳资产管理业务。

在打好碳金融这张“传统优势牌”方面,两种新的联动日益清晰。第一个联动是广州期货交易所推进碳期货市场和品种研究,广期所发挥核心作用,两者探索期现联动业务。第二个联动是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提升功能,研究建立碳期货市场、全国碳市场和区域碳市场协同机制,基于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础并引入港澳及境内外股东,探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平台。

“广州绿色金融有后劲,我国资本市场政策红利正加速金融要素向广州流动与聚集。”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多层次的资产管理和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日益显现,财富资金更多流向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等符合国家、区域和产业发展鼓励的领域,广州正在承接大湾区庞大的资源。金融已经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第四大支柱产业。2022年一季度,广州金融业增加值663.76亿元,占GDP的9.83%,同比增长7.8%的增速,居全市各行业第一位,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居北上广深津渝六大城市第一位。

在实操层面,林平直言,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是一个逐步探索实践的过程,其中一条宝贵经验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是顺利推进绿色金改试验区建设的关键原则。

对于广州“绿色市场”的未来,投资了广州小鹏汽车的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胡祖六颇有信心:“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他说,新兴绿色创业者获得融资,发展新商业理念,建立新企业并发明新技术。从种子资本、风险融资到后期成长股权,新兴企业获得资金的便利将进一步吸引顶尖人才来到这里,并与本地高校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家产生创造性的协同效应,从而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南方日报记者苏力郑慧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