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快讯】考完就走!高考生“特种兵”五天四城,毕业游订单翻倍
2023-06-20 14:13:15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中新经纬6月20日电 (赵佳然)高考结束第二天,18岁的小七便开启了马不停蹄的“特种兵旅游”。

“9号从河南洛阳到郑州,10号到广西柳州,13号到湖南长沙,15号早上回到郑州,晚上回到洛阳。现在在家休整,之后还想去西安和日本。”小七说。像她一样“考完就走”的高考生们,成为了暑期游的“排头兵”。

准大学生也要“特种兵式”旅游?


【资料图】

“我身体好,能跑,根本不怕熬夜。”小七说,自己平时习惯了说走就走的旅行,熬夜出行也不在话下。“我比较随性,想去哪里下一秒就可以买票去。这次毕业旅行我一方面做了一些攻略,另一方面也是随心安排,想去哪就逛逛。”

长沙旅游景点 受访者供图

吉林长春的高考生铭鑫对中新经纬说,这个暑假,他的日程安排非常紧,没准得来一次“特种兵”旅游了。“我打算从吉林长春出发,花5天时间,去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开封这几个城市游玩。这几个城市都是我喜欢的地方,想去看看老君山、兵马俑等景点。但是5天后就得回来报考驾校,因为我也想早点拿到驾照。”铭鑫称,如果考完驾照后还有富余时间,自己还会继续计划外出旅游。

在社交平台上,高考生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毕业旅行,其中不少人“速战速决”,第一波旅行已经结束。

社交平台截图

“考完当晚吃火锅,第二天6点坐飞机去广州,第三天去厦门鼓浪屿写明信片,短短几天把想干的都干了。”“凌晨2点坐飞机出发,五天内去了深圳、香港、澳门、珠海、上海5个城市。”“想着青春没有售价,网上流行‘特种兵’旅游,说走就走。”高考生们分享道。同时,经历过“特种兵式”旅游的大学生们也在给高考生的毕业旅行支招,从旅行线路到省钱攻略“事无巨细”;旅行社也早早抓住机会,分享适合毕业旅行的产品。

“如果将‘特种兵式’旅游理解为快节奏的穷游,则这是符合学生群体特色的一种出行方式,将自身的精神需求与物质条件结合起来,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对中新经纬表示,“不过,若出于噱头而进行过于极端的旅游方式,则并不可取。”

毕业游订单同比近翻倍

从旅游平台数据上看,“考完就走”的高考生掀起了暑期的第一波出行高峰。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6月9日至8月底,高考、大学毕业生的旅游订单逐渐增多,同比增长近1倍。其中,高考后一周(6月9日至6月15日)考生旅游人数较成绩出后一周(6月25日至7月1日)的数量多出353%。在目的地选择上,预订长途旅游的高考毕业生比例为40%。

在去哪儿平台上,6月9日后,17-19岁年龄段的用户搜索量增长明显,大部分用户会搜索9个目的地以上;10日后,关于“毕业旅行”“毕业跟团游”的搜索量开始激增,机票预订量环比上一周增长3倍。从目的地来看,厦门、青岛等海滨城市受到欢迎,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也吸引着年轻人们。

来源:去哪儿旅行

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截至9日,本周暑期相关旅游产品搜索量环比上周上涨约20%,目前平台暑期订单已超过2019年同期。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随着中小学及高校的陆续放假,暑期市场将持续升温。

随着高考生外出“撒欢”,各地的暑期旅游也拉开序幕。

众信旅游集团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的长线出境游产品报名已经接近尾声。“长线旅游产品目的地大多集中在欧洲,如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及北欧诸国等,今年消费者们对于欧洲游的关注度非常高。由于签证周期较长,五一后就陆续有消费者前来咨询和预订暑期产品,五月中下旬预订量加速提升,部分团已经订满。”

从旅游产品的受欢迎程度来看,航班充足、签证利好、亲子资源较多的目的地更受游客们的青睐。“例如,阿联酋的航班数量相对较多,对中国实行落地签政策,从而比较受欢迎;肯尼亚适合带孩子去参观动物,所以家庭游产品较多;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亲子游产品、新加坡研学产品报名情况也十分良好。”李梦然介绍道。

目前,中国国内游、出境游均在有序恢复当中,经历了春节、五一的旅游高峰及淄博烧烤的走红,业内对于接下来的端午小长假及暑期旅游市场充满期待。

吴丽云表示,今年暑期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并且有超越2019年同期的势头,其核心原因是积攒的旅行需求亟待释放。“目前来看,中国国内航班的恢复情况良好,基本能够满足暑期游客的出行需求;而国际航班恢复速度相对较慢,出境游无论从政策还是市场来看都还需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吴丽云说。

从供给端来讲,今年暑期给各地都带来了考验与机遇。“有了之前淄博烧烤走红的案例,相信更多地区会将重点放在暑期旅游的开发上,借由某个点形成吸引力,再造‘反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另一方面,从消费端来看,暑期游客也许会沿袭五一的消费特点,即出行意愿强烈,但消费力相对不足。”吴丽云表示。(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赵佳然:zhaojiara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七为化名)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常涛 罗琨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王京晶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牛中振

责任编辑:hN_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