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电商平台里的“职业吃货”:成员不乏学生,线上收徒授课_今头条
2023-06-04 11:59:27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央广网北京6月4日消息(记者刘经宇)618电商节临近,正是销售火爆的时候,但林枫的网店却到了闭店的边缘。

林枫闭店并不是因为销量差,他每天有几十单生意,好的时候能过百单。让他头疼的是,“每天都会碰到几单‘仅退款’客户,一番折腾下来,就没什么利润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林枫所说的“仅退款”,是指部分买家在电商平台购物后,编造各种理由,在不退货的情况下,要求商家退款。

这群人不花钱,却能免费“吃掉”商家货物,在业内被称作“职业吃货”。央广网近日调查发现,这些寄生于电商平台的“职业吃货”,不乏在校学生。他们在社交群把经验制作成教程售卖,甚至还在社交平台上收徒,学费低的三四十元,高则上千元,并承诺“手把手带,保证成功”。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表示,“职业吃货”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购买商品后以欺骗的方式申请退款,但不退货,属于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及违反双方购物合同的违约行为。如果“职业吃货”用欺诈方法骗取商家财物,数额较大,涉嫌诈骗罪。

“我把剩余的货清理完,就准备闭店了,不能再让这些人‘薅羊毛’了。”如今,林枫不堪重负。

寄生电商平台的“职业吃货”

陈飞就是一名“职业吃货”,并在社交平台上公开收徒。在记者交了66元学费后,陈飞开始传授”吃货秘籍“。

陈飞在线出售的“吃货秘籍”(央广网发 记者截图)

陈飞告诉记者,在网购收到货后,不要立马确认收货,拿到商品的第二天,在平台上找人工客服,随便找个理由,证明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陈飞举例,购买了一件衣服,那么只需要在网上找一张衣服破损的图片即可,甚至不需要同款实物。然后将图片发给客服,便可以要求客服仅退款不退货。

利用平台的机制白拿商品,也不是百试百灵。陈飞告诉记者,账号第一次要求仅退款时,往往会直接全额退款。但如果多次退款,也会在平台产生记录,此时再申请退款就会很难。

陈飞给记者支了一招,用快递单号来欺骗商家。比如某款商品在申请“仅退款”失败后,只能退货退款,这时你可以购买一个快递单号,把单号发给商家。商家在接到物流信息以后,往往会认为商品已经在退回过程中,提前把钱退回。实际上,这个快递只是一个空盒子。

陈飞表示,他有一个网站,上面可以专门买到这类快递单号,每个单号只需五角到一元钱。“这个网站我是288元买的,现在可以两百元卖给你,以后你自己直接在上面买单号就行了。”

至于商品的选择,陈飞表示,最好选择几十元,价格较低的商品,比较好退。如果金额稍大,一两百元的商品,可能只会退一部分。如果购买了大额的商品,也可以用单号来退。此外,在选择店铺时,也尽量选择一些销量在中上游的店铺,这类店铺客服比较忙,“没时间较真”。

警方曾通报称犯罪群体低龄化

陈飞自称是一名在校学生,而以前他是一名打假人。“以前白住酒店,还得让酒店赔偿我。”

近半年,因为要上课,他看到身边有人利用电商平台保护消费者的机制,从打假人变成一名”职业吃货”。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先后联系了4名“职业吃货”,对方均称自己是学生。陈飞说,他做这一行半年多来,发现多数人都是学生,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学生穷”。

在一个“吃货”微信群中,群里60多名成员,大多都在交流各个电商平台和外卖平台的退款经验。

群内,一名成员因为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一条奶茶中出现头发的视频,便灵机一动,购买了奶茶和果冻粉,准备将头发放在果冻粉中定型,再假装是奶茶中出现了头发,随后找商家索赔。对方还在群里留言:“等我有消息了,再通知你们,你们也能搞。”

群中有成员分享伪造奶茶中出现头发的方法(央广网发 记者截图)

记者注意到,群里多名成员会在闲聊中提及“在宿舍”“去上课”等内容。

林枫也留意过,在线上申请“仅退款”的订单中,不少快递地址是学校。他说,曾经有一个买家退款的理由是没收到货。他为此专门联系了当地快递点,调取监控后,发现快递其实已被买家取走了,“买家看上去就是个学生”。

王强做电商生意有七八年的时间了,店铺销量也达到月销一万多单。今年5月28日,王强店铺内的一名买家反馈,说收到的快递是空包裹,要求仅退款,不退货。他向买家询问真实姓名和地址,以便查询快递信息,结果对方回答“涉及隐私权,无法回答”。

王强说,他联系了当地快递点,工作人员查看监控后,确认该快递被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取走了。

今年4月,据媒体报道,西安市一快递员反馈称,快递站点附近的一些学生在取走快递后,到网购平台去申请仅退款。而平台退款后,商家往往会投诉快递点,因此快递员只能想办法找到这些学生或反映到学校,但学校对此类现象也只能批评教育,始终治标不治本。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2019年发文称,2019年长宁区检察院共计受理“退款不退货”相关案件35件40人,诈骗金额从人民币6千余元到24万余元不等。此类案件中,犯罪分子均使用了“退款不退货”的作案手法。相关案件的犯罪群体低龄化明显,其中不乏在校学生。

游走法律边缘的“职业吃货”

“在购买商品前,你不能在订单上用真实姓名和电话,要使用手机号码隐私保护功能,防止商家打电话,最好还要定期更换收货人名字和电话。”

陈飞说,自己曾碰到过较真的商家,“对方说要起诉,那就是恐吓你,一般商家不可能为这点钱惹这么大麻烦。即使对方起诉了,不过是把商品退回去而已,吃力不讨好。”

在陈飞看来,“吃货”不能多做,省点钱就行了。他也知道这属于恶意退款,甚至可能违法。“但是我们和那种新闻里敲诈勒索的情况不一样,我们只是拿了商品,但并没有索赔。”他说。

2021年10月,山东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袁某在一次网购零食后,无意间发现食品包装中有一个黑色不明物体,袁某在尝试向商家提出索赔后,很快得到了赔付金。

这让袁某尝到了甜头。随后袁某在网上购买虫子,利用亲戚朋友的多个账号下单购买该品牌零食,用针划破零食包装后将虫子塞进包装,以此向商家提出索赔。两年时间,累计敲诈该商家43次,获利7800元。2023年5月,袁某被武汉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2022年11月,哈尔滨警方公布了一起案件。通报称,2022年8月起,某电商平台报警称旗下4000余家食品类商家疑似遭遇敲诈。警方侦查发现,涉嫌敲诈的犯罪嫌疑人共5名,该团伙成员在网购食品类商品后,用打孔机、电钻等工具向购买的食品包装内放置头发、线头等异物,随后向商家发送照片或视频,并配合话术进行敲诈。许多商家为息事宁人选择妥协赔偿。该团伙以该方式累计非法获利80余万元。

韩骁表示,“职业吃货”在网络购物平台购买商品后,以欺骗的方式申请退款,但又不退货,属于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及违反双方购物合同的违约行为,商家有权要求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如果”职业吃货“使用欺诈方法骗取商家财物,数额较大,涉嫌诈骗罪。

陷入调查取证难困境

6月2日,记者以商家身份咨询了某电商平台客服人员,对方表示,对于要求退款的买家,平台会综合信息做核实判断处理,不会随意退款。在平台介入后,如果商家对于平台给出的处理结果不满意,也可以按照要求提供有效凭证向平台提出申诉。

记者询问该客服人员,如果有买家恶意退款,平台是否会对此类账号记录在案,以避免其继续恶意退款,客服人员也予以了确认。

林枫曾对恶意退款问题向平台申诉过。但是,为了维护消费者,平台往往会倾向买家,他几次申诉都没有通过。

在林枫向记者提供的一个聊天记录中,他问顾客是不是商品没问题,只是想退款,对方痛快地回答了一个“对”字,林枫也只能无奈回复了一个“笑脸”表情。

有买家向林枫承认不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只想仅退款(采访对象供图)

林枫说,自己曾尝试联系消费者,发现这些仅退款的订单,基本都设置了号码加密,一旦配送完成,这个虚拟号码再也打不通了。另外,大多数订单的收货地址是快递点,很难联系上对方。他也问过不少商家,有人会选择到法院起诉买家,更多的商家会觉得一个订单才十几块钱,不值得。但这种“薅羊毛”对商家而言,确实苦不堪言。

北京互联网法院曾在网络购物典型问题新闻通报会中点名“羊毛党”。相关负责人直言此类案件的司法困难,“对于消费者的行为是否为恶意‘薅羊毛’行为,商家很难举证,其调查取证对法院来说也存在很大困难。”

韩骁称,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应合理利用平台规则维护权益,切勿利用平台规则为个人谋取不当利益,走上犯罪道路。对于商家而言,电商平台可以为商家提供申诉通道。当商家遭遇恶意下单、恶意退单等情形时,可以通过平台申诉或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学研究中心主任薛军表示,“职业吃货”破坏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基本的信任关系,对电商行业的生态发展影响恶劣。

薛军认为,平台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运用大数据等各类算法分析消费者的异常行为,关注消费者的恶意退款行为,与正常消费者进行分类筛选。相关部门也应该督促电商平台,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有更好的利益平衡机制,不应过于倾向于消费者,简单粗暴地来判断责任划分,势必会让商家受到伤害。

(文中林枫、王强、陈飞均为化名)

来源:央广网 编辑:吴雅梦

责任编辑:hN_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