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频频“翻车”的背后
2023-04-26 09:11:52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红毯铺地、护卫开道、掌声雷动......“成功学”大师授课现场视频,曾在网上广为传播:“大师”被“弟子”们簇拥着走上舞台,高谈阔论、眉飞色舞,台下学员欢呼鼓掌、热泪盈眶,对“大师”传授的“成功秘笈”深信不疑。


(资料图)

但就在不久前,又一名“成功学大师”杨涛鸣落网了。自称从流浪街头的农村青年成为“全球知名演说家”“亚洲第一潜能激励大师”的杨涛鸣,被警方以诈骗罪立案调查。最后大家发现,这位所谓的“大师”连名字都是假的……

杨涛鸣在线下培训现场图源:潮新闻

网友们唏嘘不已:这场关于“成功”的骗局为何能演这么多年?为啥“成功学”这么容易失败?究竟怎么样的人生才算成功?

获得成功,大概是所有人的向往。

这个充满机遇和竞争的时代,激发了人们追逐成功的渴望,但奋斗的过程是漫长而寂寞的。“成功学”所谓的能引导人们“快速成功”“轻松成功”,击中了一些迫切渴望成功的人的神经,引得他们趋之若鹜。

“成功学”持续走红的“秘诀”,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话术“精雕细琢”,总有一款适合你。相信很多人也对“成功学语录”耳熟能详,大致有这样几类:

“语不惊人死不休”型,主打一个博人眼球,比如“下面我分享的这句话,至少值10万元”“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等,极强的煽动力能让学员激情澎湃。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型,用极简的因果逻辑打乱正常的思维逻辑,从而被人高度接受,比如“阿里为什么成功?就在于其选择了电商;腾讯为什么成功?因为其选择了社交”。

“心灵鸡汤”型,这类话术往往能引起共鸣、产生共情,比如“天空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眼泪而布满乌云,世界更不会因为缺少谁而失去色彩。除了成功拿什么证明你的存在?”或是“别对自己说不可能”等等。

“成功学”被追捧,离不开网络的推波助澜。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一项调查显示,81.3%的人读过成功学类书籍,在许多书店里,这类书籍被放置于显眼位置。

随着时代发展,如今,一些互联网短视频平台也成了“成功学”的传播阵地。一点开软件,“成功学大师”激情澎湃的演讲视频便被算法推至人们眼前,标题还噱头十足,比如“课程只要99元,年入百万不是梦”等,击中了那些想以小成本获取大成功的人。

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大行其道的“成功学”拿捏了人们追求成功的心理。

哪些人最容易成为“成功学”的目标人群?比如发展能力较弱、机会较少,却又迫切渴望“一夜翻身”的人们;一些事业发展遇到瓶颈或者意外,急切地希望能够马上扭转现状的人;还有初入社会且思想尚未成熟的年轻人,也容易被“成功学”蛊惑……

事实上,比“成功学”骗局更值得警惕的,是博“成功”的赌徒心态。抓准了人们的渴望和焦虑,“成功学”便已“成功”了大半。

图源:视觉中国

“成功学”始创于20世纪初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很快风靡各大城市,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但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有“成功学大师”跌落神坛,甚至被抓获逮捕。

教人“成功”的“成功学大师”,为什么自己没能成功?套路满满、招式百出,但绕不开两个基本点:博名和谋财。

有人总结了“成功学大师”的出道之路:先卖人设再卖课。诸如杨涛鸣等人,出场即“巅峰”,西装革履、身价“上亿”,妥妥的“都市精英”,实际上却只有高中学历,靠着投机、抄袭,编织了一个又一个“造富神话”。眼看着“小鸟真的玩转了天空”“风口上的猪真的飞了起来”,渴望成功的心便因此蠢蠢欲动,一旦“入网”,便陷入了一套接一套的连环骗局之中。2019年,深圳警方抓获多名“成功学大师”,涉案资金超过2000万元。

“秘籍”神乎其神,实则空洞无物甚至漏洞百出。“成功学”的开场白往往运用“能量场”“正念冥想”等概念忽悠学员,紧跟其后的是铺设的美好未来。但那些初闻令人茅塞顿开的言辞,只要细细推敲,便能发现都是些空洞的套话、诡异的阴谋论、狡黠的厚黑学,对现实毫无帮助。

早期有“成功学大师”曾放言自己的目标是“帮助全中国每一个人,13亿都要成功”,结果有学员发现花108万买的课程完全没有实质内容。还有一位“大师”讲国学时看似通俗接地气,实则满口跑火车,比如解释“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就是告诉你要多去游山玩水”。

热衷“毒鸡汤”,害莫大焉。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有钱?有车?有房?其实,成功和发财并不一定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一些“成功学大师”叫嚣着“成功就是有名车豪宅、年收入过百万”,实则把“成功学”变成了“发财学”“争名夺利学”,教人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诸如“职级升迁的秘诀”“征服上司的秘诀”等,其中有不少损人利己、虚伪欺诈的做法,摈弃了人生应有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更给社会带来一种私利至上的庸俗理念和偏激心态。

图源:视觉中国

“成功学”骗局令人唏嘘,但唏嘘过后,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警醒?

首先,成功不只有一种定义,通往成功的道路也可以有许多条。

成功在汉语字典里的定义只有一种,但在人生中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呈现,个人能力的提升、人际的拓展、身心的平衡、家庭的幸福都可以是成功的内涵。尤其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并不只有捧上“铁饭碗”、当上大老板才算是成功。

与其跟风追随一味空谈的“成功学”,不如多看看那些真正能让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内容,找准人生奋斗的目标,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正儿八经的成功之学。

其次,道路千万条,奋斗总是第一条。

人们往往把登顶时刻视为成功,却总是忽略了每一步的努力。荀子《劝学》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所谓“耐心决定境界”,想体验成功带来的“延迟满足”,需要付出永不止步的毅力。

回顾浙江人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正是那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推动了浙江的发展。可见成功没有捷径,惟有奋力拼搏,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其三,平凡的人,需要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

成功学的风靡,某种程度上映射出的是当下成功不易、机会难得的现状,折射出了大部分普通人的焦虑。就比如“别人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等言论,无端端地渲染了盲目攀比、追名逐利的焦虑情绪。

追求成功、希望生活更好的心态无可厚非,我们不应一味指责陷入“成功学”骗局的人们,也应审视当下的奋斗环境,是不是还存在机会不公平的现象?是不是还弥漫着追求速成的浮躁心态?社会需要多为普通人着想,政府部门也需要创造更多机会,尽可能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帮助。

最后,敢于和生活“硬碰硬”的人,即使失败也值得尊重。

中国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可见成功与失败不是二元对立的,两者都有各自的价值。2012年伦敦奥运会奥组委曾这样定义体育精神:“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同时教会他们如何体面且有尊严地输。”

苏轼在《晁错论》中提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人生修行是一场漫长的事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不断磨练强大的内心,才能从容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即使一时失意,也无需多沮丧。即使难免失败,也值得被尊重。这个理念,不管是我们的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更多地传递给年轻人。

就像读者从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读出的:“满地的六便士,但他却只看到月亮。”人生起起落落,快乐源于内心的充实与满足,源于全力以赴后的安心与淡定,哪里是“成功学”能够随意兜售获取的呢?

来源:浙江宣传 编辑:吴雅梦

责任编辑:hN_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