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河南圈 > 圈层资讯 > 正文
动态:踩凳、上树……为看大熊猫顶流“花花”,能有多疯狂?网友呼吁文明观“花”丨大河看见
2023-03-17 15:08:01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晶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角饭团形状的大熊猫“和花”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最好认的一只,近期,成了名副其实的“女明星”。

没有脖子的三角形饭团、短短的腿、长不大的体型,花花每个点似乎都长在了人类的萌点上。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三月,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但想看一眼花花不算容易,一天内只有两次看到花花的机会,参观区攒动的人头在花花出没时挤成一团,尖叫欢呼。饲养员谭爷爷经常会转身喝止:“不要吼!”

每周末都泡在基地看熊猫的资深熊猫迷白女士是看着花花长大的,她向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描述这段时间花花的火热程度:

“你不知道基地这几天来看花花的人流量有多恐怖。基地7:30 开门,我6:30 到,门口已经排了老长的队。花花所在的幼年园,参观区成了多层‘人墙’,结实得没有一点缝隙。五六层人挤在那里,有的爬到树上去,有的带着小板凳踩在板凳上,有的甚至吊在竹子上面,都是为了看一眼花花,太疯狂了。”

一根小树枝可以玩一个小时的熊猫花花

和花,小名花花,出生于2020年7月4日,现今两岁半,籍贯四川成都,因为没有脖子没有腰,憨态可掬的萌点而走红。

基地介绍它:“下颌短,吻部尖,短胖炸毛,行动缓慢,不擅长爬树。”

花花现今居住在幼年园,饲养员谭爷爷在这里专门负责带幼年熊猫。

熊猫出生后,一岁半左右就会离开妈妈,到谭爷爷这来“上幼儿园”,在这儿待几个月甚至一年。待到长大成年,就要开始“独居”了。

谭爷爷所带的“幼儿园”是熊猫最关键的时期,相当于从婴儿到儿童的过渡期。这里的熊猫也是最调皮最活泼的,所以每次谭爷爷的幼儿园参观区都是人满为患。

白女士说,谭爷爷之所以被大家称为“爷爷”,因为他以前带过的熊猫可能都已经当妈妈了,他就被游客亲切地称为熊猫“爷爷”。

一天内,游客有两次机会可以看到花花。第一次是7:30,早上刚开门时,是花花和她的龙凤胎弟弟和叶吃饭的时间。吃完早饭,睡到下午两点左右,“体育课”时间也可以看到花花。

体育课上,有训练熊猫后肢力量的“钓猫”环节,饲养员用一根竹竿,上面吊着窝窝头或者苹果,引导熊猫站立起来吃到肚子里,目的是训练它们的后肢力量,特别是公熊猫,为了增强它们成年以后的繁育交配能力。

花花的体育课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后肢力量天生比其他熊猫稍差,“钓猫”时,别的熊猫站起来吃,它总是坐在那儿等着谭爷爷喂到嘴边来。

为了训练花花的后肢力量,谭爷爷另外给它开设了专门的体育课,训练它的后肢力量,让它运动起来。

花花不爱动,不擅长爬树,同时出生的龙凤胎弟弟和叶,站立起来个头已经长到了1.8米,花花只有1.5米。花花的妈妈“成功”在生花花时已经20岁,属于中老年熊猫,类似于人类的高龄产妇。花花出生时脚掌外翻,因此不太会爬树。

和花(左)和弟弟和叶

白女士形容花花时,一直在强调一个词“慢”,花花吃饭慢,走路慢,经常被别的大熊猫抢食。

网上流传的视频中,花花常被“夺笋”。刚刚剥好的竹笋,被同伴润玥一把夺走,花花哼唧了两声,默默捡起下一根竹笋继续剥。润玥没有停手,连续夺走了花花三根笋,次数多了后,花花学会了主动送笋,在润玥刚做出要夺笋的动作时,花花直接把剥好的笋丢了过去。

在白女士的记忆中,花花经常执着地坐在一个有斜坡的草丛里,背对着大家,一边晒太阳,一边啃小树枝。“它特别喜欢啃小树枝,有的时候很执着,玩小树枝可以玩一个小时。”

呼吁文明观“花”

随着花花的破圈,大熊猫粉丝群体之间出现了一些波澜。

花花的走红,让更多人除了看到它的可爱外,也在讨论它的“缺陷”:基因缺陷导致的后肢力量弱、牙齿咬合力不够等问题,会让它在野外无法存活,被大自然淘汰。

热爱熊猫的杨女士,家住北京却常去往各地看熊猫,她注意到,许多人以追星的形式去追大熊猫。“比如花花,大家说它腿短,胖乎乎,长不高等,其实有开玩笑的成分,也是喜欢它的这些特点,但它的一些粉丝就觉得是在侮辱花花,故意暴露它的缺点,不让说这些话,还会用很恶劣的词语去诋毁别人。”

在网络上,经常在一个关于花花的视频下出现评论区激烈的争吵。

但是网友一致地呼吁:请游客们文明观“花”!不要在园区大声喊花花,熊猫本身听力特别敏感,喊叫会干扰它的休息。不要投喂食物,拍摄时不要开闪光灯。

杨女士说,基地与花花相近的院子,大熊猫福多多等五只熊猫住在那里,那个院子已经发生了不止十次的投喂事件。就在前几天,那五只熊猫里的其中一只,不知什么原因被拉走送医院了,出现了突发状况,它之前吃过不少人类投喂的东西。

花花走红,的确让许多人开始认真地考虑,人类喜爱的这类胖墩墩、呆头呆脑的熊猫,会不会让熊猫的保护走向别的方向。

动物园爱好者、作家花蚀评价说,展示这样的个体,会加深宠物化的倾向,对于物种保护意义不大。我们的保护一线,在优秀的地方早已不再是单纯只保护一个物种,甚至已经逐步突破“伞护种”理论的局限,走向生态保护。而大众的认知还落在发端。

白女士购买过的熊猫周边物品

爱熊猫的人依然像爱孩子一般,不执着于喜爱哪一只熊猫,而是关注每一只大熊猫。成都的白女士每周的周六周日都会骑着电瓶车前往15公里外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泡在那里整整两天。疫情期间基地不开门时,她就远远地在门口看一下,“跟它们呼吸着同一片空气,闻到竹子的清香就感到解压。我们认识和了解国宝,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和动物的和谐共生。”白女士说。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惠杰

责任编辑:hN_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