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河南圈 > 圈层资讯 > 正文
天天速读:太不容易!“巴掌宝宝”康复1年多追上双胞胎姐姐
2023-03-10 23:08:25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2021年5月中旬,一位胎龄仅27+6周、体重560克的“巴掌宝宝”双胎儿之一岚岚(化名),紧随姐姐之后,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但她一出生就遭遇重度窒息,经过医生的复苏抢救,她顽强地开始了自主呼吸,但是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在宫内已提示单脐动脉、发育迟缓,且臀位足先露合并产伤致左股骨骨折等多重高危因素,像一座座大山,压得这位“巴掌宝宝”喘不过气。尽管被告知要作最坏打算,家属仍舍不得放弃,孩子出生两天后,果断把她送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进行治疗。


(资料图片)

家属及患者以性命相托,医生护士必将全力以赴。

经过一年多的康复,如今这位1岁10个月大的“巴掌宝宝”已健康成长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公主,这背后是孩子、爸爸妈妈、医生护士们共同的努力。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新生儿科罗立荣副主任介绍,刚来红会医院的时候,岚岚体重仅有535g,呼吸急促且不断在呻吟,四肢冰凉,反应很差,罗立荣、方琼吟护士长及当天在岗的医护人员立即把小宝宝置于辐射保暖台展开抢救,给予鼻塞无创辅助通气,帮助她打开肺泡改善通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输血浆纠正凝血异常,左下肢骨折处已经明显肿胀,立即请骨科医生会诊指导这一例极早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骨折治疗。经过抢救治疗后,小宝宝呼吸逐渐平稳,气促、呻吟明显好转了,呼吸支持的方式从鼻塞无创辅助通气逐渐过渡到只需要鼻导管吸低流量的氧气,小小的手脚也变暖了,左下肢骨折肿胀也逐渐消退,开始慢慢从胃管里面注入早产儿奶进行微量喂养,小宝宝逐渐适应了之后奶量也慢慢增加了起来。

孩子出生2天后被送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治疗。

眼看着小宝宝一天天长大了,大家都为她松了一口气,可就在刚刚满月2天的时候,小宝宝出现了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出现反复,又经历了积极的抢救病情才平稳下来,在生后3个月的时候,小宝宝又发生了一次喘息性肺炎,病情再次出现反复,经过给予无创辅助通气及抗感染治疗后逐渐好转,经过新生儿科、骨科、眼科等科室一百多个日夜的精心守护,小宝贝生命体征稳定,左股骨对位基本吻合、与右股骨长度基本一致,眼底检查基本正常。终于在快满4个月时顺利出院了!

治疗后的宝贝顺利出院

这个坚强的“巴掌宝宝”迎来了回家的日子,爸爸妈妈都无比欣慰,那么出院后的小宝宝发育得怎么样?她能否追上其他正常的宝宝,或者说追上她的双胞胎姐姐呢?

出院诊断显示,小宝贝“缺氧性脑损害、生长发育迟缓”。除了从新生儿期已开始干预的营养脑神经,运动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康复治疗已刻不容缓。宝宝出院后的随访和早期干预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学科带头人余韶卫主任带领儿童康复团队为小宝宝制定了科学、精准的康复方案,由儿童康复技师麦凤娇负责宝宝的早期康复。

关关难过关关过,遇难愈强。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小宝宝经历的考验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风险接踵而至。

岚岚第一次在门诊做训练,还没够五分钟,渐见脸色发绀并出现“三凹征”,疑似胃食管返流致气道阻塞。经过体位管理、拍背、高浓度吸氧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小宝贝很快转危为安。

经此一次,治疗师更加谨而慎之,为小宝贝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严格控制每节课的治疗强度,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她的运动能力。

同时麦凤娇技师不厌其烦向家属宣教,让她们明白居家康复的重要性,家—院合作,巩固疗效。深入浅出的讲解,得到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她们风雨无阻把小宝贝送过来训练之余,平时在家也会见缝插针寓练于乐。

护士给宝宝进行肢体放松

岚岚学习俯卧抬头技能

斜颈成为岚岚运动发育路上的又一绊脚石

使用Bobath球辅助训练抬头和矫正斜颈治疗

岚岚终于学会翻身了

坐位平衡练起来

瞧,小宝贝的背挺得真直!

岚岚坐到摇篮上被摇晃也稳如泰山

岚岚和姐姐爬行比赛你追我赶,一步一步往上爬。

岚岚在小凳子上牢牢站定

日复一日的坚持终于收获了幸运的花朵,岚岚的进步太大了,现在的她已经可以和姐姐一起走着出去“行街街”咯!

走路带风的小精灵。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胡颖仪、孙冰倩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婉虹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牛中振

责任编辑:hN_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