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河南圈 > 圈层资讯 > 正文
纪念老子诞辰2594周年 国家级非遗项目“老子祭典”在鹿邑展演
2023-03-06 11:56:47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于扬 李玉坤 实习生 郭磊


(相关资料图)

鸣炮,奏乐,起舞。

3月6日,农历二月十五,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诞辰2594周年纪念日。在老子故里——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老子祭典”盛装展演。

传承千年的“老子祭典”

刚过拂晓,晨曦微露。

鹿邑县太清宫,相传是老子的诞生地。人们身披黄色的绶带,恭敬地肃立在大殿前方。稻、黍、稷、麦、菽等传统五谷,被摆放在祭案之上,寓意着五谷丰登。

随着盛世礼炮的鸣响,祭典展演拉开序幕。敬献花篮、焚香献爵、恭读祭文、鞠躬施礼、祭乐起舞等依次进行,再现了流传2000多年的“老子生日祭典”场景。人们纷纷对大殿内的老子塑像三鞠躬,以表达对这位先哲圣人的尊崇之情。

史料记载,老子祭典活动历史悠长,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桓帝时。在唐朝和宋朝时,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还是全国性的节假日。该项民俗项目规模盛大,内涵丰富,历史悠久,传承有序。

据介绍,老子祭典分为民众祭、行业祭、宗亲祭、公祭等,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开始,持续到农历三月十五日结束。其中,规模最大的祭典,便是农历二月十五日的公祭,它包括乐、舞、歌、礼四种形式。而在随后进行的其他形式祭典中,常见的还有民间社火活动,包括旱船、高跷、担经挑、打铁舞,舞龙、舞狮、诵读《道德经》、非遗展等。

2021年,这项民俗活动成为入围全国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因为疫情原因,今年的祭典规模相比前些年较大,所以,在今年的老子祭典仪式上,还举行了“国家非遗项目老子祭典”的揭牌仪式。

人们为什么祭拜老子?

一项民俗活动,历经千年岁月而延续不断,不得不说“老子祭典”蕴含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那么,后人为什么对老子如此崇拜,且每年都举行隆重的祭典仪式?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老子祭典的影响力,源自老子思想的深远影响力。”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老子文化研究专家杨文森表示,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乃至世界哲学都具有启蒙意义,其主张的辩证法,广泛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教化后人虚心实腹、不与人争、向上向善,所以备受推崇。同时,老子思想在历史长河中自然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因此,“老子祭典”这项民俗文化活动便产生了旺盛的生命力。

而河南省社科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陈鹏认为,因为老子不仅是道教鼻祖,还是李姓始祖,所以老子祭典活动融合了老子文化、根亲文化、道家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后人崇拜老子、尊敬老子,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老子对人类文明和国学文化所作出的贡献,其鸿篇巨著‘道德经’至今对世界都有深远影响力。”陈鹏表示。

擦亮老子文化名片,打造中华文化超级IP

坐落在老子故里鹿邑县的太清宫、明道宫,共同构成了“老子故里旅游景区”。3月6日上午,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这两处景点看到,游客人头攒动,现场热闹非凡。来自河北的游客李女士说:“早就听闻老子故里的名声,而且鹿邑还是李姓发源地,所以今年二月十五专门来到鹿邑,祭拜李氏宗祖。”

据介绍,近年来,鹿邑县抢抓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风口”,持续推进老子文化和道德体系研究阐释,积极探索独特的老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高标准举办“老子祭典”、老子文化高端论坛,高规格建成了老子研究院、老子历史博物馆、老子文化博物馆等文旅项目,让“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这张文化名片擦得更亮。

而眼下,鹿邑县还正在以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契机,加快推进全域文旅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并开展“免门票、促消费”行动,促使文旅市场稳步复苏。

根据我省提出的“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将致力于以姓氏根亲为代表的老家河南、凝练东方智慧的道家思想文化IP打造。所以,着眼未来来看,“老子祭典”的文化发展空间将会更大。

“‘老子祭典’入选国家非遗,这在老子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鹿邑县委书记李刚表示,接下来,鹿邑将继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肩负好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勇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勇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先行者。

(本报道文图系大河报·豫视频原创新闻作品,未经授权,谢绝任何方式的转载。)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周口运营中心审核

责任编辑:hN_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