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河南圈 > 圈层资讯 > 正文
让孩子爱看书的家庭妙招
2023-02-13 18:03:45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从小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很多家长的共识。然而,面对各种电子产品的吸引,如何培养孩子自主读书的习惯?一些家长真没少花心思。


(资料图片)

父母陪伴

把书变“玩具”

昨天睡前孩子自己读了一个小时书,中间还和爸爸进行了讨论……”张女士发了一条朋友圈,收获不少留言:“孩子现在读什么类型的书?”“怎么一步一步培养孩子独立阅读呢?”……

回复这些问题时,张女士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陪伴”。她告诉记者,在各类亲子互动中,陪伴都是一剂良方。具体到亲子阅读,就是按阶段,用不同的书籍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在书柜的最里面,张女士还收藏着儿子3岁前读的布书。这些书的封面和内部都包含毛茸茸的部分,有的是兔子“耳朵”,有的是“小鸡小鸭”,还有“瓜果”“花朵”等,翻开细看,文字却不多,有的书页上只有几个字。

“这种书当年都是和积木、模型,拼图放在一起的,属于孩子的玩具。”张女士解释,对于婴幼儿来说,图书的概念没有完全形成,阅读能力几乎为零,因此认知事物的主要方式是触摸和感知。

当年,在妈妈的帮助下,儿子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通过看图、触摸和妈妈的讲解“读”懂了书上的内容,完成了人生首次“半自动”阅读。“包括早期绘本,把它们定义为玩具,让孩子随便翻看、触摸,就是培养自主阅读的方法,家长只需要陪着他们一起玩,适当讲解。”张女士说。

第二天,当张女士再次把这本藏着“兔子”的书递给孩子时,他抱着书,长长地“嗯”了一声。“这就是积极反馈,证明他记得昨天读的内容,就可以复习一下再读新内容了。”张女士表示。

以身作则

把家变成“图书馆”

每日陪伴、化读为玩、注重反馈,张女士对儿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慢慢有所小成。不过,她发现,当短视频声音响起、动画片画面出现,儿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

“曾经我们家也是那种传统的沙发对电视的格局,电视一打开,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坐在沙发上看入神了。”张女士说,为了给亲子阅读营造更好的环境,她和丈夫把家里来了个“乾坤大挪移”。

如今,走进张女士家客厅,曾经的大电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面“书墙”,一排书柜里分门别类摆放着人物传记、经典名著、自然科学等书籍。还专门用便利贴标出了“爸爸”“妈妈”“宝宝”专属或常看的图书位置。在这面“书墙”一侧,摆放着沙发和白板,上面写着一家三口最近的读书心得和内容分享。

“想要建立习惯就要打破原有习惯,这样布置,孩子坐在沙发上随手就可以拿到书,就可以开始阅读了,不一定是整块时间,碎片时间也行。”

不仅如此,在张女士家的床头和阳台,也设置了小书柜,覆盖了儿子饮食起居的主要区域。她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时候存在误区,总要找相对集中的时间段进行共读,殊不知随时可读和碎片化阅读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孩子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张女士也常常自我阅读,并且保持在孩子的视线范围以内。

“除了陪伴,还要以身作则,如果孩子看到父母在读书,会模仿,反之如果孩子总看见父母玩手机,也会对电子产品产生极大兴趣。”

搭配音视频

让孩子听读结合

“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讲《西游记》的故事……”对于安女士来说,孙敬修爷爷讲故事是她孩童时期最喜欢的节目之一。“我上中学的时候自己读《西游记》原著就是受了广播和‘86’版电视剧的影响。先听故事引起兴趣,等阅读能力到了一定程度再去读相应的原著是很好的办法。”她说。

在媒介多元的当下,各类绘本诵读、名著导读、讲故事类的音视频产品层出不穷。不少孩子家长把它们作为孩子阅读的辅助,“镶嵌”在通勤、休闲、睡前等碎片化时间里。

“孩子现在每天晚上睡前就在听《西游记》,虽然有的时候一段没听完就睡着了,半年多下来,也记住了不少情节,为进一步阅读打了底子。”安女士说,每次听完,她都会在第二天让女儿复述昨晚听的内容,以便加深印象。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安女士也发现了音视频产品的不足,那就是很难陪伴,不便重复,不如读纸质书印象深刻。“而且一旦有不明白的,很可能就滑过去了,不像看纸质书能够来回翻。”

安女士说,有一段时间,因为公司业务繁忙,陪女儿读书的时间很少,基本靠听音频保持“阅读量”,导致阅读能力下降,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才恢复。

对于有声读物和纸质书,不少家长都和安女士看法一致。张女士就要求儿子完成每天自己规定的阅读量后,再听有声书放松一下。“人是感官动物,需要眼耳口手齐动,但是读书,总是要手中有书,心中才能有数,光靠磨耳朵远远不够。”张女士说。

交流心得

让孩子深度阅读

在亲子阅读中,父母像“拐棍”,起到陪伴,指导作用。可一旦孩子长大了,具备独立阅读能力了,也就不需要父母指定阅读书目。此时,该如何继续陪伴,做好引导呢?

在小学生石头家,每周末都会开一场阅读分享会,爸爸、妈妈和他都是这场分享会的主角。大家依次分享一周的阅读内容和心得,并且对石头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和观点进行讨论。

“你有问题,我们来解答,如果解答不了,咱们一起讨论。”谈及家庭阅读分享会的初衷,身为大学教师的爸爸李先生红了脸。原来,在儿子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曾提出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时路线不清晰、绕远走冤枉路的问题,让他一时不知如何解释。

“虽然这不是学术问题,但体现了孩子的思考,我们要给他相对合理、有深度的解答,并且引导他在阅读中如何正确思考、学习。”李先生说。

就是这次偶然的机会,开启了李家每周末的阅读分享会。几年来,一家三口不仅讨论了各种文学名著,诗歌散文中的细节,也分享了彼此对于地理、生物、科学的看法。在帮助儿子的同时,李先生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孩子脑子里没有成年人的思维定式,有些问题的角度很新颖,为了回答他的问题,我和妻子要读很多书,查资料,请教同事。”李先生说,如今,家庭阅读分享会已经不局限于三人,学校的同事以及同事的孩子也通过线上平台加入进来,形成了全家每周不可或缺的“保留节目”。

从泛读到精读,从认知阅读到读懂故事,阅读分享会正在被越来越多家庭采纳。如今,看着孩子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张女士也琢磨着在家定期开分享会,让孩子已经培养起来的阅读习惯继续加强、巩固。 本报记者 张骜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李联胜

责任编辑:hN_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