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河南圈 > 圈层资讯 > 正文
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见老人斜躺桥下 郑州热心市民一个电话成全一家人的团圆
2022-12-08 14:14:36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


【资料图】

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冻,冷得透彻。

12月7日深夜,老家南阳邓州的王先生陪护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病床前,看着安然入睡的老父亲,思绪翻涌,对千里之外郑州那位素昧平生的好心人,更是充满感激。

“真的特别感谢!感谢看到我爸后帮忙打电话的好心人,感谢咱们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要不然,大冷天,我爸这样子在外面流浪,得遭多大的罪呀!”他不敢多想。

这对父子,一个在郑州打零工,一个在安徽打拼,三年没见面,保持着电话联系。近俩月,王先生联系不到老父亲,心急如焚,几天前终于有了消息——老人在好心人和工作人员帮助下,到了郑州市二七区救助站……

回家路上 她看到立交桥下斜躺着一位老人

让王先生心存感激的那位好心人,就是郑州市民张女士。

12月3日下午3点多,张女士和朋友骑电动车外出买东西,途经京广路与陇海路交叉口立交桥下时,发现一个衣衫单薄的老人斜躺在桥墩旁,衣服很脏,也没戴口罩,觉得不太对劲儿。

“老师儿,你咋坐这儿呀?”张女士主动上前,弯下身询问,还送给老人一个口罩。

老人反应比较迟钝,语速也很慢,说:“走到这儿走不动了,就坐在这儿。”

张女士进一步询问得知,老人来自南阳邓州,在郑州打零工,最近没活儿干,身体也不太好,身上也没有手机。

“你有家里的人电话没?”张女士问,老人支吾着说了一个号码,可打不通。好在,老人从身上摸半天掏出一张身份证。证件显示,他姓王,邓州市十林镇人,今年68岁。

看到老人大冷天斜躺在立交桥下,车流量大,很不安全,张女士很担心。她知道二七区救助站离这里不远,用手机查到了救助站的电话,打了过去,说街头有位老人需要救助。

“谢谢你提供线索,我们马上派人过去。”救助站值班人员详细询问了老人的具体位置、身份信息、穿得多少等情况,叮嘱张女士先看护好老人。

大约十几分钟后,工作人员带着崭新的棉大衣赶来,给老人穿上,帮老人扣好扣子,戴好口罩,搀扶着老人向救助站走去。张女士这才放心地离开。

两地救助站联动 直接联系到老人的儿子

那天下午,到立交桥下接王老先生的,是救助站工作人员张大志和同事。当时,他们刚好在沿街巡查,接到值班人员通知后,很快赶到现场。

“我们给他穿好棉大衣、戴好口罩后,缓了一会儿,问他是否愿意接受救助,他说‘愿意’。”张大志和同事搀扶着老人回到救助站后,为老人准备了热水及泡面,让老人暖和暖和。

沟通过程中,老人表示想坐车回老家,需要救助站帮忙买返乡车票。按照当时的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乘车返乡需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考虑到老人走路不太利索,工作人员找来轮椅,推着老人到附近的核酸检测点排队做了核酸。忙完又推着老人回到站内,将其暂时安置在临时观测点“帐篷”里休息。

“老人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张大志说,老人曾对照顾自己的工作人员说:“辛苦你们了!”也说有儿子、儿媳,可是,他说出的家人手机号,却无法接通……

怎么办?工作人员根据老人的身份信息,联系到属地邓州市救助管理站,通过对方联系到村里的人,希望能直接联系到其家人。

两个多小时后,好消息传来:打听到老人儿子的手机号了。工作人员比对后发现,与老人此前提供的手机号比较接近,但不全对,导致无法接通。

“你说啥?我爸在救助站?”当晚10点多,在安徽池州工作的王先生接到救助站工作人员的电话,特别激动,又十分意外。

他说,父亲脾气比较倔,三年前,母亲离世后,父亲不愿跟着他们到安徽生活,就自己出来找事做,到郑州打零工,也没固定的地方。在此期间,父子俩保持着电话联系,可这俩月,他多次拨打父亲的号码都提示“无法接通”,他心急火燎,受疫情影响又不能贸然来郑,想着等疫情形势好些再来找人……

“我这就准备准备,出发去郑州接他。”王先生激动地说,这次,他要把父亲接回到自己身边。

“今年春节可以过个团圆年了”

那一晚,老人的情绪不太稳定,迟迟不肯睡觉。工作人员端来热水让老人洗漱,帮忙安抚老人的情绪,直到对方睡下。

此时,千里之外,王先生和妻子正在驱车连夜赶路。12月4日上午11时许,经过1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夫妻俩从800多公里外的安徽池州,赶到了河南郑州的二七区救助站,见到了三年未见的老父亲。

“他认得我,可又不咋说话,不管问啥,只回答‘是’或‘不是’,整个人咋变成这样了?”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老父亲,王先生非常激动,也不免感伤,仿佛猛一下子,原本好好的父亲变糊涂、变苍老了。

他表示,父亲当初来郑州时,有手机,也有行李,会不会是疫情下找不到活儿干,生活出现困难,人变糊涂后,东西也弄丢了,只好流落街头?万幸的是,及时被好心人发现,帮忙联系到救助站,救助站又帮忙联系到了家人。

“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帮忙,还不知道我爸在哪儿流浪呢。”办理完离站手续,王先生带老人离开前,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感慨道:“今年春节,可以过个团圆年啦。”

看到老人与家人相聚,工作人员也很开心,能帮助救助对象找到家人,跟家人团圆,是很好的结局,“再忙也值得。”

12月7日晚,记者联系王先生得知,他接父亲到安徽后,第一时间带老人到医院看病,已经入院接受治疗,“以后,我就把老父亲带在身边照顾了,希望通过治疗,他的意识能好些,我们一起回老家过年。”王先生还嘱托记者,帮忙向路遇老人、好心相助的郑州市民张女士转达谢意。

“这都是应该做的,小事儿!”得知自己的一个电话,成全了老人和家人的团圆,张女士倍感欣慰。她说,在大家的帮助下,老人能回到家人身边,挺好的!这个好消息,让她觉得“就像冬天里的一股暖流”。

张女士还特意提到,作为郑州人,她知道郑州冬季会针对流浪乞讨等人员开展专项救助行动,也知道有人在街头巡查,自己只是碰巧遇到了老人,帮忙打了电话……“当时,老人身边有好心人送的快餐,还有牛奶。”她说,这个城市,寒冬不缺温暖。

你的举手之劳 对受助者来说就是帮了大忙

此次对王老先生的救助,是郑州市2022年“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的一个缩影。

根据郑州市民政局通知,专项救助行动从11月2日启动至2023年3月15日结束。各开发区、区县(市)民政部门统筹推进专项救助工作,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街面巡查和转介处置工作,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形成街面巡查救助工作合力。

同时,加强夜间、雨雪天气、大幅降温等特殊时间节点的巡查力度。各救助管理机构要做到“应救尽救”,分类施救,对无法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要加强救助寻亲工作,及时发布寻亲公告,会同公安机关利用指纹、人像、DNA等数据甄别查询,加大“互联网+”救助寻亲力度,尽快帮助他们回归家庭。

以郑州市二七区救助站站长李德龙表示,近期,因疫情影响,临时受困及滞留人员相对比较多,救助站及时安排部署成立了专项街面督导巡查小组,每天不间断进行街面督导巡查。在寒潮天气,二七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还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街道办事处加大街面巡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救助。

据了解,自2022年“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开展以来,郑州市各级民政部门出动近1.3万人次巡查,累计发放棉大衣等救助物资折合2.7万余元,已救助168人,帮助49人返乡或与家人团聚。

郑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项救助行动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助力,如果发现身边有需要救助的人,可及时拨打救助电话(救助站联系电话附后),“大家的举手之劳,对受助者来说,就是帮了大忙,甚至是天大的幸运。”

下载豫视频APP,一键找记者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王凤华

责任编辑:hN_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