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河南圈 > 圈层资讯 > 正文
头条:山西小伙探访红旗渠源头 听守渠人讲述河南人当年修渠的悲壮故事
2022-11-10 16:00:40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朱长振

山西太原33岁的李鹏飞原本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喜欢探访名胜古迹,关掉公司做自媒体,为拍摄红旗渠源头,他专程自驾从太原赶往长治市平顺县一个名为崔家庄村的小村庄,还偶遇了一位在此守渠几十年的当地老人,向他还原了当年河南数百民工修建红旗时的诸多悲壮故事40修渠工,高喊口号,自发跳进冰冷的激流,臂挽臂,肩并肩,手拉手,排成道道人墙,挡住了刺骨的河水,用血肉之躯保障了大坝截流顺利进行。


【资料图】

山西小伙探访红旗渠源头偶遇守渠人讲述河南人当年修渠悲壮故事

李鹏飞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称,他是今年8月份去拍的红旗渠,当时恰巧遇到了一位守渠的大爷,向他很详细地介绍了红旗渠源头的方方面面,还称他家当年就是住着河南林县过来的修渠民工,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截流时,当时正值寒冬,还差100多米即可合围时,因水流太急,抛进去的石块、沙袋一转眼就被急流冲走了,100多名民工一个接着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硬是打出了一道人墙,顺利地将河水截流。

李鹏飞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称,他是今年8月份去拍的红旗渠

李鹏飞在自己的文案中这样写道:19602月,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迎来了一群衣着朴素的外乡人,他们背着大大小小的行囊,拖家带口,一看就是在这里长期生活。之所以背井离乡来这里,并非是要定居,带着妻儿老小来此就是要准备在这里打上一场旷日持久战争。这场战争如果胜利,将给生养他们的故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也就是从那天开始,人类工程史上将迎来一项新的奇迹。

在介绍红旗渠源头之前,史行者还搜集了一些背景资料,以便大家了解为何要修建红旗渠,以及为何要选择在山西长治的浊漳河作为红旗渠的源头。河南安阳林县,处于晋豫交界之处,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的水源十分稀少,又因为特殊的地质条件,地表水极易散失,而且地下水极难开采,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14年里人相食5次。

1959年,林县再次遭遇大旱,境内仅有的四条河流全部断流,人们日常用水几十公里的山路取水,水资源极为匮乏。大家可能很难想象,因为缺水,当时一些山村人家平时不洗手和脸,长年累月不洗衣服,只有在赶庙会、婚丧嫁娶这种重大事件的时候,才舍得去缸里舀出一点点水,放在一个洗脸盆里,全家男女老少轮流用。老人用了孩子用,男人用了女人用,水都浑浊了,静置澄清了接着用,用到黑黢黢,黏糊糊了还要浇在菜地里,发挥最后的作用。

要想彻底解决林县的缺水问题,修渠似乎成为了唯一的解决办法。战国时期,一条郑国渠可以彻底改变了秦国的命运,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从一片泽国变成了天府之国。如果林县能有一个成功的水利工程,很可能将彻底改天换命。于是红旗渠工程正式提上日程,位于水量充沛浊漳河也就成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那么为何要将平顺县定为红旗渠的源头呢?经过科学测量,山西平顺的侯壁与崔家庄之间的红旗渠源头,到红旗渠主渠的终点,海拔落差有近15米,源头定在这里,无论落差还是工程量,最为合适。

红旗渠渠首枢纽工程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的有一个400多人的小村庄,名叫崔家庄村,在这个小山村下村西的浊漳河边,就是红旗渠的源头红旗渠渠首枢纽工程。不远处的河道里一条长70米,高3.5米,宽13米的拦河坝横卧于浊漳河中间,红旗渠源隧洞位于浊漳河岸边。

1960210日,虽已入春,但河水依然非常刺骨。林县任村镇500多名男女民兵在这里打响了筑渠截水的第一炮。虽说当时处于初春枯水季节,但是咆哮的浊漳河水,也给筑坝带来了不少困难。

据在这里看守的大爷介绍,当截流工程只剩下最后10多米宽的时候,奔腾的河水把人们投入的一块块石头,一筐筐石碴,一个个沙袋,甚至几百公斤重的大石头,都被激流冲得无影无踪。在这危急关头,40修渠工,高喊口号,自发跳进冰冷的激流,臂挽臂,肩并肩,手拉手,排成道道人墙,挡住了刺骨的河水,用血肉之躯保障了大坝截流顺利进行。

守渠的大爷

60多年过去了,当年红旗渠渠首人墙截流的磅礴气势似乎永远定格在这里,修渠人的呐喊声和号声仿佛仍然在这里回响。红旗渠渠首枢纽工程耗时5年,于1965年完成,包括拦河坝、进水闸、泄水闸和引水渠工程。在修建红旗渠时,平顺人民与林县人民并肩战斗,谱写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事迹。这里看守的老大爷亲眼目睹了当年红旗渠渠首的建设,来自林县的几万民进驻崔家庄浊漳河沿岸村庄,当年他家就曾接待过红旗渠的建设者。老人说,修渠太难了,能帮上一点忙不算个啥。难归难,但很值,这个现代版的愚公移山最后的成功更是从此改变了林县的命运,当红旗渠开闸放水的那一刻,全林县人民热泪盈眶,泪水中饱含过往心酸苦楚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守渠人讲述河南人当年修渠悲壮故事

红旗渠对于当时的林县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看看他的引水量,据看守的老大爷说,当年红旗渠刚刚建成的时候,水渠几乎都是满的,一大半浊漳河的水基本都进入了干旱缺水的林县。时至今日的浊漳河水量都是非常大的,在整个海河流域当中,浊漳河占据了非常高的的地位,半条浊漳河一下子流入了林县,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后来的476.3公斤。现在的林县已经改名为林州市。1974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播放了红旗渠相关的影像资料让世界为之惊叹,这个当年的县级工程已成为一张名片,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人百折不屈的精神和力量。

守渠人讲述河南人当年修渠悲壮故事

史行者称,虽然他拍摄的这段红旗渠源头的视频是在8月份,但发表却是近几天的事,他本想等疫情过去后再到河南境内多拍些红旗渠的视频,然后连续在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上发表,但由于一直无法前往河南拍摄,正好近期有时间,他便将该视频剪辑发表,没想到几天时间便有36万人观看,还收获了近千条评论,网友清爽芒果说:“红旗渠的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一代又一代历发图强的中华儿女网友永莲说那个时代的人劳苦功主同,不怕艰难困苦感恩他们的付出我们才有今天网友真诚说永载史册的伟大工程致敬伟大的林县人民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牛中振

责任编辑:hN_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