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河南圈 > 圈层资讯 > 正文
每日简讯:今年华西秋雨很“低调”?专家:南北大不同!
2022-11-06 09:12:39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11月初,看南边,秋台风带来狂风骤雨,看北边,冷空气频频现身华北和东北地区,而华西秋雨却十分“低调”。


(资料图片)

中央气象台预计,6日夜间至8日,四川、陕西、贵州、山西、河南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陕西东部和西南部、重庆西部、贵州西北部局地有大雨。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华西秋雨影响范围涵盖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宁夏、甘肃共8省(自治区、直辖市)。今年华西秋雨特点如何,为何南北出现迥然不同之景?中国气象报记者专访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蔡芗宁 和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多 ,一同看这“绵绵细雨”之力。

南北迥然:

雨季开始“北”早“南”晚,时空分布不均匀

华西秋雨南北差异从一开始就现出端倪。

早在8月25日,今年华西秋雨首先从北区(包括陕西南部大部、宁夏南部和甘肃南部)开始,较常年(9月12日)偏早了18天。多日之后,至9月20日,华西秋雨南区(包括湖北西部、湖南西部、重庆、四川东部、贵州北部以及陕西南部)才姗姗进入秋雨季,较常年偏晚11天。

降水量的差异也逐渐显现。从空间分布来看,华西秋雨区降水呈现“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自进入雨季,截至10月27日,北区累计降水量为181毫米,较常年同期(168毫米)偏多7.7%;南区累计降水量为100.4毫米,较常年同期(109.4毫米)偏少8.2%。

不过,总的来说,比起去年屡屡刷新纪录的“暴力”华西秋雨,今年秋雨颇为温柔,总体以绵绵细雨为主,暴雨过程仅出现2次,分别出现在8月27—30日和10月2—5日。其中,8月27—30日,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和南部、重庆北部、湖北西部等地累计降水量50—100毫米,局地超过120毫米。10月2日至5日,陕西中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出现强降雨,累计降水量有50毫米—180毫米,其中陕西汉中和安康、四川巴中和达州、重庆开州等局地达200—301毫米。

副高异常偏强西伸:

南区受副高主体控制,水汽条件差;北区处于副高以北,有利于水汽沿副高外围向北输送

无论今年夏季的极端高温还是夏季姗姗来迟后又在秋季扎堆出现的台风,都绕不开偏强西伸的副热带高压这一背后推手,同样受其影响的还有华西秋雨。

我们已经知道,华西秋雨来源于冷暖空气定时“约架”——夏秋转换时节,副热带高压南移,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受秦岭和云贵高原以及青藏高原东侧地形阻滞,常常与来自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暖湿空气相遇,冷暖空气在这里长期对峙,形成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

南北区表现不同,主要原因依然要从这两方面分析。

先从降水偏少的南区说起,今年秋雨季期间,亚洲北部为平直的纬向环流,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同时,较常年同期偏强、脊线位置偏北、西伸脊点偏西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了华西秋雨南区的贵州、湖南、重庆等地,导致上述地区为高温少雨天气。

而北区处于副高以北,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可以沿着副高西侧的西南气流源源不断地输入,使得该地区具备较为充沛的水汽条件。随着冷空气从高原北侧东移或从我国东部地区再向西部地区倒灌,冷暖空气在我国华西地区北部频频交汇,便形成了该区域的绵绵秋雨。

“温和而有力”的绵绵秋雨:

若降水“流连”不去,容易引发气象或地质灾害;对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言,则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旱情

虽然今年的华西秋雨主要以小雨为主,猛烈程度远不及强对流天气那样“来势汹汹”,但降雨总量累积起来却不容小觑。

作为华西地区特有的一种“温和”的降雨过程,一旦华西秋雨连续数日“流连”不去,就容易引发气象或地质灾害。

今年秋雨季期间,就出现了两起山洪灾害,分别发生于四川成都崇州市和大邑县;地质灾害有52起,以坍塌或塌方、滑坡、泥石流灾害为主;中小河流超警和超保洪水23次。其中,10月2—5日暴雨过程引发了嘉陵江支流渠江的“2022年第1号洪水”。

此外,华西秋雨备受关注,还由于9月正是华西地区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农民们忙着秋收、秋晒,阴雨天气多、日照条件差往往会对农作物收获和晾晒带来不利影响。

有弊必有利,对于今年长江上游遭遇持续高温的人们,秋雨还意味着有助于干旱地区的塘库以及水田蓄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缓解旱情,预防来年的春旱,增加空气湿度。

来源:中国气象局 编辑:赵鹏宇

责任编辑:hN_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