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河南圈 > 圈层资讯 > 正文
“扎”在社区抗疫的23天,她最怕凌晨两点左右手机响起……
2022-11-01 21:12:43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

那段时长12秒、一岁半媛宝哭着喊妈妈的视频,刘春艳时隔三天才看到。深夜,她满心愧疚发了一段话:我是一名妈妈,但是作为一名社区书记,我责无旁贷。

那天,是10月13日,是作为一名社区书记的刘春艳“扎”在社区抗疫的第三天。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截至11月1日,他们在社区连续战“疫”已达23天。


(资料图)

这些天,她曾连续多天每天呼出上百个电话,却没有一个打给家人;曾和同事、志愿者一天分发8000多份蔬菜等生活物资,累到胳膊腿发软;曾在居民求助说老人在家晕倒后,半夜跑上门展开急救;而她最怕的,是凌晨两点左右手机响起,因为,那通常意味着不会有啥“好事儿”。

接到通知 紧急驻扎社区抗疫

10月10日上午,担任郑州市高新区沟赵街道办事处秋雅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刘春艳,和同事一样8点半到岗上班,一切如常。那天中午,她还回附近的家中吃了饭。

37岁的她来自辽宁,在郑州读大学后,留在这里成家立业,学习行政管理的她,当初决定从事社区工作,多少有点为人妻、为人母的“远虑”:离家近,工作家庭能兼顾。后来发现,忙起来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

意外来得很突然。

当天下午四点多,她接到紧急通知称,辖区居民核酸检测出现一管“异常”,须按要求封控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全部驻扎社区。随后,大家赶紧回家取了换洗衣服、洗漱用品等,开始了又一轮战“疫”。

秋雅社区有9名工作人员,两名男士,七名女士,其中有6位是宝妈,孩子年龄都不算大,正是黏人的年纪。回去拿东西时,生怕被孩子看到后哭闹,有人干脆让家人把东西从小区大门递出来,连家都没敢回。

一天分发8000多单物资 忙完已是深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9名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的3个楼院有居民5200户,常住人口超过1.2万余人。疫情封控期间,忙成啥样?

“不需要定闹钟,不管多晚睡,第二天早上5点多肯定自然醒。”刘春艳感叹着“生物钟”的神奇。

清晨六点左右,一天的忙碌开始。

核酸检测是头等大事。需要准备好辖区全员核酸检测的物资,还要对接医护人员来社区,组织居民有序、错峰开展核酸检测,通常忙到下午1点结束。接着,忙封箱转运,差不多忙到两点。

抓紧吃完午饭,又该忙帮居民们分发订购的物资,保障日常生活需求。这个环节,也要做好疫情防控。

刘春艳进行了明确分工:社区、物业人员主要负责外围,在物资运送到小区门口后,负责卸货,标注好是谁家的订单,再用三轮车一批批送到各单元门口。接下来,由分布在各单元楼的100多名志愿者接力完成,送货上门,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这些天,物资单数多少不一,通常忙到晚上八九点送完。10月29日这天,订单“大爆发”,他们一天分发8000多单物资,一直忙到深夜11点半。

“一天到晚,电话接不完,微信回不完,各种事儿忙不完。”刘春艳的手机号对辖区居民公开,非常时期成了社区“热线”。

【】最怕凌晨两点左右电话响

战“疫”,如不见硝烟的战争,社区是主战场之一。身为社区书记,刘春艳主动把高风险的活儿揽在自己身上。

除了核酸检测、为居民送菜等繁重工作和大家一起干,一旦辖区出现确诊病例需要转运,对接忙碌的人,还是她。

“最怕凌晨两点左右电话响,大都不是啥好事儿,不是‘转运’就是‘追阳’。”刘春艳苦笑着说。核酸检测结果多次都是凌晨一两点出来,一旦出现“异常管”,就要第一时间“追阳”,安排去接医护人员上门“双采双检”:咽拭子、鼻拭子采样,核酸检测以及新冠肺炎抗原检测。

为尽量提高效率,趁着接医生的时间,社区要快速收集涉及的人员身份证号等信息。上门检测忙下来,大约又两个小时过去。此时,已是凌晨四点左右,很快,又该准备新一轮的核酸检测了……

她曾在微信朋友圈感慨:“陪你守过最深的夜,陪你守护最早的晨。晚安!早安!”

拼尽全力的深夜急救

居民区封控管理期间,如果居民家中出现紧急突发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也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10月29日深夜,刘春艳就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急救。

当天,为居民分发完生活物资,她精疲力尽地回到办公室,准备赶紧洗洗睡,洗脚水还没烧好,电话铃声骤起。

“老人在家晕倒了,快来救救他吧!”听居民带着哭腔求助,刘春艳忽地起身,叫上物业刘经理一同前去。

一路小跑赶到这户居民家,得知老人是肺癌晚期,上厕所时突然晕倒在地,学过急救知识的刘春艳和刘经理观察老人情况后,赶忙拨打了120,接着,接力对老人进行心肺复苏。

“做心肺复苏需要力气,我感觉自己的手和脚都是抖的,后来又联系一位医生志愿者来帮忙,我们仨轮换着做。”在急救车赶来前,大家竭尽全力急救了近半小时,很遗憾,老人还是没能扛过来,医护人员赶来检查后摇摇头说,人“走”了。

“生命有时真的很脆弱。”刘春艳很感伤,安慰一番家属,又忙着联系开具老人的死亡证明,帮助处理后事,一夜无眠。

爱人听说此事惊诧地问她:“你平时见到蟑螂都会吓得啊啊叫,哪来的勇气能镇定地急救?”刘春艳想了想,说:应该是责任感让人勇敢吧。

一家水果店有人确诊 火速锁定多户关联居民上门核酸检测

封控久了,有些居民能够理解配合,有些居民难免会情绪,说难听话,甚至开骂。

“我们社区的小姑娘被骂哭过,也有人怪我们‘没人性’。”刘春艳理解居民的心情,也曾苦闷:我们该怎么办?

尽管压力山大,发生身边的真实事例也提醒着她:做好社区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大意,免殃及更多人。

比如,社区一家水果店几天前有人确诊。得到消息后,刘春艳和同事在业主群紧急发起信息统计,很快,锁定了5天内到过这家店的多户居民,提醒涉及人员足不出户,等待上门核酸检测。“我们没有坐等疾控中心发来隔离名单后,在采取行动,而是积极主动地提前锁定人群落实,尽可能避免疫情扩散。”

经过社区、物业、居民和志愿者等多方齐心协力,目前,该社区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目前,刘春艳正在整理连日来的相关数据,为社区下一步适时解封做准备。

为了帮助居民及时疏导情绪,社区还发动志愿者在业主群分享疫情防控的温馨提醒,并联系心理医生对有需求的居民“一对一”服务,还借用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秋雅”的梗,激励业主们自觉做好疫情防控,发起“夺回秋雅行动”,早日战胜疫情。

绷不住时也会哭 发泄一下

每天忙在抗疫一线,刘春艳深知自己离危险很近,她忙碌着,做好了面对最坏结果的心理准备。

自从驻扎社区防疫的第一天起,她及时排查社区的空巢老人等特殊家庭,以及医生、水暖工等各领域技能人才名单,便于居民有特殊需求时,内部协调解决。同时,她还防患未然,提前做好了自己和八位同事的隔离预案:她独自住在一楼,其他同事住楼上,大家吃饭时也分开……“以防万一,即便我出现啥情况,他们八个还在,确保社区工作还能运转。”

终究是凡人,也有绷不住的时候。忙完躺到床上,想孩子了,太累了,或者觉得委屈了,刘春艳也会忍不住哭,发泄一下。

从事社区工作多年来,她和同事经历过不少考验。去年因特大暴雨受灾后,她曾拎着物资爬上34层楼,那种感觉真是“累成狗”。

后来,她专门为社区工作人员定制了有别于志愿者的红马甲,上面有党徽,还有“凝聚众心,传递爱心”八个大字,“无论啥天气出去忙,我都会套上红马甲,就是想让居民看见有红马甲在,心里多些安全感。”

这件有党徽的红马甲,仿佛赐予大家力量的铠甲,不管前一天多累,第二天一早,穿上防护服和红马甲走出这个门,依然是活力满满。

想妈妈了,可以趴在窗户上向下看看

“想妈妈了,可以趴在窗户上向下看看,妈妈就在这一群小红、小绿和大白里。”23天不见,刘春艳这样安慰孩子。

前几天,8岁的大宝电话里给妈妈告状说:妹妹这些天晚上睡觉都不让脱鞋,一脱就哭。

为啥?孩子说:估计她想穿着鞋子直接出门找妈妈。

这话,让刘春艳莫名心酸,“说心里话,我们也盼着能早日解封,也能回家抱抱妞。”

连续多日的身体透支,让刘春艳的身体出现异常,“大姨妈”持续十几天不断。她抽时间去看了医生,医生说,跟压力大有很大关心,让她打了止血针,开了药,叮嘱每天三餐后按时服药。可是,她一忙起来,吃饭难照时照点,一天能吃两次药就不错了。

10月31日,为居民送菜时,刘春艳跟志愿者范大姐聊起身体不适,让她无比感动的是,当晚收到对方通过物业管家转送的两包暖贴,还有一张字条:按时吃饭,按时休息,带领大家一起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社区全体工作人员,都辛苦了!

让社区工作人员感动的温暖时刻,还有很多。驻扎社区抗疫的前三天,大家主要靠牛奶、面包、盖浇饭充饥,第四天中午,刘春艳在朋友圈发了句“好想喝口热面汤呀”,没想到,几分钟后,有居民送来了刚做好牛肉面和炸丸子,还有居民端来了热面汤……那天,沉闷了几天的办公室里,再次响起笑声。

“知道我们回不了家,整天忙,热心居民有的送水果,有的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忙用家里的洗衣机洗衣服,让我们觉得很温暖,忙些累些都是值得的。”刘春艳说,此情此景,让她时常想起爷爷。

她的爷爷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革命,退役后在老家担任村支书,“在我的记忆中,不论村里谁家有啥事需要帮忙,爷爷都会尽心尽力,从小耳濡目染,对我肯定有影响。”刘春艳说,她最敬佩老一辈人一心为公的情操,对她而言,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也是一种家风传承,“作为党员,作为最贴近老百姓的基层工作者,不是口号挂在嘴上,而是要实实在在干事的。”她坚信,只要用心用情去做,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线索提供 鲁仪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赵鹏宇

责任编辑:hN_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