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从“默默无闻”到“走向国际”
2022-08-19 10:08:45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一条“肇庆鱼”,在鼎湖数字化养殖集装箱里长大后,运往高要预制菜企业加工车间,最后被端上大湾区千家万户的餐桌。

“肇庆鱼”的旅程是肇庆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的缩影,也是肇庆长期以来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体现。除了鱼,肇庆的稻米、韭菜花、罗氏虾、南药等优质农产品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种养,产业链条不断加速延伸,产品走向世界。肇庆也在此过程中由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

规模化

从“散兵作战”到“规模化种养”

行走在肇庆的乡村之中,成片成林的山林田地鱼塘随处可见。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经营如何升级提质?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成了肇庆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

怀集拥有扎实的农业基础和独特的气候条件。2006年,广东全农农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全农农业”)在这里建立了全镇首个蔬菜生产基地。经过16年的发展,全农农业的蔬菜越来越受市场欢迎,蔬菜基地的种植面积也从500多亩扩大到如今3000多亩。

2018年,润丰农业有限公司也加入规模化生产行列,其生产的韭菜花在广东省的总产量中占据了35%以上的份额,优良的品质也使之成为广东市场定价风向标。今年3月,冷坑镇谭福、田心、和平3个村的村民们自发将2700多亩撂荒地流转给润丰农业有限公司,希望借助专业公司的力量实现致富。

依托龙头企业,怀集县建立了省级蔬菜现代产业园,并与省级丝苗米现代产业园合力提质扩容,共同打造“2.0”版“省级稻蔬产业园”。根据规划,到2023年,肇庆蔬菜生产规模将达60000亩,年产量180000吨,园区的综合产值将超过10亿元,届时肇庆蔬菜的供应量和质量将得到大幅提升。

园区内的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也会带动小农小户以新的组织方式加入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中,许多农民也在此过程中转型成基地的产业工人,学会了标准化的耕作技术。

“以前想咋摘菜就咋摘,现在在蔬菜基地不仅对采摘的长度、切口有严格的标准要求,连每排摆放多少也有固定数量要求。”全农农业的采摘工卢英告诉笔者,完成采摘后,还要将新鲜的蔬菜送至进出口服务平台的冷库预冷保存。

高标准生产出来的肇庆蔬菜,也成了全农农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基地日产200吨供港蔬菜,香港人吃的蔬菜中,每10斤就有1斤来自怀集。

肇庆不仅蔬菜产品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丝苗米、肉鸽等农产品也在规模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8月13日,广东新孖公仔稻米加工项目已正式投产。工厂内部干净整洁,在全自动流水线上,丝苗米经过碾米、抛光、色选、包装、封口等多道工序,通过输送皮带运输至货车。生产线升级成自动化后,该项目年加工量达15万吨,年产值1亿元。同时,公司还拥有3000吨的毛米仓和10000吨原粮仓,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三位一体的稻米加工模式。

广宁肉鸽则采取“行业协会+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户”六位一体的养殖模式。走进广东新领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新领航”)的养鸽场,只见几十个蓝色鸽场大棚并排而立,棚内一排排鸽笼井然有序。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每个鸽舍都装有自动饮水器、自动喂养器、自动清粪机、鸽蛋孵化机和降温保温等设施设备,每个鸽笼还配备专属二维码,可随时监测肉鸽的生长情况。自动化的设备不仅节省了人力,增加了生产效率,还大幅提升了肉鸽抗病害能力。

以新领航为牵头实施主体的广宁县肉鸽产业园已列入肉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肉鸽养殖规模占全县比重超87%。

产业化

从“埋头耕种”到“链条延伸”

肇庆是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农业总产值长期占全省1/10。但总体上大而不强、不优,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

一条彩虹鲷市场定价约8.5元/斤,而经过加工后的三去彩虹鲷可达到44.6元/斤;一条黑鱼市场定价18元/斤,深加工成酸菜鱼后一份售价44元。若是与二产深度融合,做成鱼油、鱼胶等精加工产品,利润空间则更大。

近年来,肇庆市深入实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业不断发展壮大。

预制菜产业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功能于一体,属于全链条产业生态,是肇庆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首要之选。

5月8日,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开始动工建设,产业联盟、基金同时成立。政府有政策,市场有需求,企业有回应。肇庆各县(市、区)也集中发力,结合区域特点,融入预制菜产业链、供应链。

高要区肇庆恒兴水产有限公司(下称“恒兴水产”)是一家集生产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生产体系于一体的鱼类预制食品生产企业。“联农带农”的发展模式,既有效地引导了“只知埋头种养”的农户参与到预制菜的发展,又为农户提供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了农业从温饱型向效益型转变。

恒兴水产除向农户采购鱼以外,还与鼎湖区水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的“观星农业”签订了定单合作协议。“每天都会有4000-5000多吨的鱼送往高要区恒兴水产加工车间以及珠三角数千家合作饭店。”观星农业相关负责人尹立鹏说,便利的区位条件与订单式生产为观星农业带来了稳定的供应关系。

8月13日,肇庆市104个现代农业项目同步签约、动工、投产。这其中,依托肇庆预制菜产业园和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农业深加工和冷链物流项目数量占比达四成以上,今后将作为农业发展澎湃动能,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去年年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肇庆配送分中心正式开业运营,中心内冷库、冷链运输、农产品展销区、电商孵化区一应俱全,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农产品在这里形成一个大的“蓄水池”。

肇庆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肇庆将推动德庆贡柑产业园等8个已通过省级验收的产业园实现提质增效,并以产业园为重要载体,强化产业链中后端建设,为每个产业园至少引进一个加工或物流企业。”

据统计,肇庆市第一轮(2018-2020年)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后,去年主导产业综合产值超127亿元,较创建前增加66亿元,新增吸附加工、物流企业共13家;创建以来新增种植面积12.04万亩、养殖规模360.88万只;联农带农6.36万户,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创建前增长30.8%;园区实现创税1326.65万元,带动税收2134.77万元。

在此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的农产品交易博览中心、集散基地信息服务中心等一批农业重大交易流通平台正加紧建设,争取早日为肇庆“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市场化

从“默默无闻”到“走向国际”

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市场。面对国内外的市场需求,肇庆农业企业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并以市场机制调整资源配置、要素配置和产品交易方式,使肇庆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走得更远。

在非洲卢旺达展销会上,项目组培训的毕业学员向大家展示用肇庆“青皮竹”制作成的竹家具和竹编产品。近10年的时间,1300亩竹子已经成熟,为当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的同时,也提高了卢旺达当地人竹子种植、手工加工及机器加工技术。

除了竹子火出国门,肇庆的贡柑、荔枝、预制菜等农副产品近两年也频频亮相国际市场。

2021年12月29日,德庆县首批重982千克的新鲜贡柑从肇庆启程,搭乘航班飞往泰国,开启肇庆农产品进军国际市场道路。借力RCEP东风,肇庆市大力推动贡柑“12221”市场体系建设(即建设“1”个大数据平台,组建“2”支人才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2”场进产区进市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等“1”揽子目标。),鼓励企业建立跨境电商独立站,德庆贡柑的广告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德庆荔枝发往北美,恒兴水产的预制菜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通过RCEP和“12221”打开国际市场大门,肇庆市农业农村局还与中阿基金签署了框架协议。希望借助中阿基金的带动,各方着力搭建肇庆市“走出去、引进来”国内国际“双循环”供应链体系,加快建设包括前置检验检疫中心、海外仓以及国际结算等平台,帮助更多肇庆市优质农产品拓展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市场。

肇庆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肇庆‘12221’市场体系已逐步建设起来,市场渠道也已经打通,未来会有越来越多肇庆特色农产品航海远行。”

今年,肇庆市还推出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包含促进柑橘产业、茶产业、竹产业、兰花等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下来将计划出台预制菜扶持18条政策、“新农人”扶持政策等一系列农业发展政策规划,从人到产业,从田间地头到市场,全方位激活现代化农业的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加快实现肇庆农业与工业发展并驾齐驱愿景。(撰文:王焌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