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的公共服务
2022-07-19 08:15:45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每逢周二上午,横沥镇瑞康花园内,当地退休护士贡春杰就会在小区里开展义诊活动,免费给老街坊量血压、解答保健问题等。除此之外,该小区还会不定时开展民生座谈会、家庭心理疏导讲座、亲子手工班、老年人茶话会、爱心公益义卖等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的公共服务。

谁能想到,这个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在几年前试点成立小区党支部后,如今除了楼房外观上的老旧色彩,其他诸如公用设施、停车管理、小区绿化等都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变身“幸福小区”。

“瑞康花园的改变,是横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多元共治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横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党建引领下,类似瑞康花园这样的基层“细胞”组织被全面激活并动员起来,不仅有力推动解决基层治理“痛点”,还有效缩短了党群之间的距离,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小区自治有支部

瑞康花园有1000余住户,这个近30年的老旧小区存在着公共设施设备老化、康乐场地老旧、停车难等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小区居民正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由此引发的矛盾和投诉也越来越多。

“本来就是老旧小区,积累下来的问题再不解决,就会成为‘老大难’。”2015年,瑞康花园作为横沥镇的试点探索样板社区,率先成立了党支部。从此之后,小区“一天一个样”,不仅环境逐渐变好,小区居民和物业管理之间的矛盾也能更好地得到解决。小区居民曲仁娟作为流动党员,曾在政府部门任职,在居民一致推选下担任了小区党支部书记。

为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瑞康花园党支部一经成立就牢牢把握住业主与业主、业主与物业、物业与服务等几个关键问题,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党支部、业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实现党支部对业委会的实质性领导。”曲仁娟介绍,党支部成立后,第一时间摸清小区党员底数,成立了由党支部、物业管理、业委会成员多元主体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以小区党支部为政治引领平台、业委会为居民自治平台、物业为日常服务平台的“三大主力平台”,并协同妇委会、志愿者等小区组织同向发力的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运行模式。

同时,由党支部牵头,业委会、居民、物业公司、妇委会、志愿者、社区警长等各方面代表还定期召开议事会议,协商讨论公共事务,化解潜在矛盾纠纷,促进多方达成共识。

支部建在小区上,治理就在家门口。通过党支部和业委会的强化监管约束,瑞康花园小区的各项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公共收益账目公示频率增高,居民满意度持续提升。

“居民的主人翁身份不再徒有虚名,大家提的意见都能较快落实。我们对小区管理越来越信任、越来越有信心。”瑞金阁居民刘贞洁在瑞康花园居住了10余年,她提出的改善康乐设施场地和强化保洁等建议均被落实到位。

刘贞洁直言,现在小区组织的活动和开展的服务越来越多,居民参与率高,尤其是党员和业委会成员参加较多,直接带动了整个小区,氛围越来越好了。

居民的认可就是小区物业改革管理的最大成效。如今,瑞康花园通过“红色物业”创建与物业服务深度融合,推动物业服务品质和基层治理水平提升。随着“红色物业”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小区环境明显改善,使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村民共治有组织

7月16日下午,横沥镇隔坑村“益企啡吧”咖啡店内,店员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一边接单、冲调咖啡、打包,一边与来这里的村民进行讨论交流、解疑答惑。

与一般咖啡店不同的是,作为横沥公益咖啡学院的实践基地,益企啡吧隔坑店除了是一家咖啡店,还是横沥镇为特殊群体和志愿者搭建社会服务的综合性阵地,“志愿服务”“共治协会”等项目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这些多元善治平台,横沥镇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的实践创新。

其中,共治协会作为横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新尝试和新探索,目前已在横沥10余个社区铺开。该协会以“常态化理事+动态化参与”的模式开展工作,定期组织联席会议,尽可能加强各方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广泛征求意见和听取建议以此来完善民主议事机制,弘扬社区共同体精神。

“创建特色精品村一定要突出我们的水岸文化和传统特色”“隔坑的党建文化很有基础,党群服务中心就要利用起来”……近日,为更好推进创建东莞市“特色精品村”,隔坑村专门召开新一轮共治协会协调会议,现场集思广益,进一步明确了隔坑村建设东莞市特色精品村的努力方向和存在的问题、短板等。

据介绍,隔坑村共治协会于2019年搭建,成员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党员干部、村(居)民代表、企业代表、本土乡贤代表、志愿者等多元议事协商参与组成。

“共治协会成员不是固定的,会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组建。”说起共治协会建立的初衷,隔坑村党委书记吴进芬直言,就是为了推动解决村内各种乡村治理难题。比如,针对邻里矛盾纠纷,会选择村内有名望的老人参与;针对村居发展、规划等,则邀请专家、城建等人员参加。

现在,小到门前门后卫生,大到改善人居环境;小到邻里闹矛盾,大到信访维稳……村民只要遇到难处,都会自觉找共治协会来协调。这不仅利于高效推进各项乡村建设工作,也能让广大村民在参与过程中加深对乡村建设的认同和支持,切实做到共建共治共享。

“共治协会可以说抓住了乡村治理中人的关键问题,这点很重要。”广东省乡村振兴智库专家认为,乡村振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做好村民的工作,横沥以共治协会为抓手,切入群众日常生活当中,让群众有平台、有机会参与处理自己身边的事,这是很好调动和提升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探索。

多元善治有力量

“希望能有一台电视机。”6月底,横沥举行“七一”系列主题活动之推进“双报到”点亮“微心愿”活动,精准对接组织资源与群众需求,积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当天的心愿墙上,一名74岁残疾老人的心愿让横沥镇委书记叶效怀动容,他当场在心愿卡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认领了这个心愿。

叶效怀表示,认领并实现群众的“微心愿”,既是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内容,也是体现党员干部奉献精神的一种形式。作为基层党组织,要勇担重任,主动亮身份、扛责任,营造“群众有事我来帮”“群众心愿我来办”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通过“微心愿”活动,2020年以来横沥共发动超过10家爱心企业、商家,捐赠了包括饮品券、拉箱、净水器等20余种物资,为困难群众提供一个又一个“家门口”的扶持和帮助,切实鼓励和带动更多村民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志愿行动。

另一边,作为横沥公益咖啡学院下孵化的品牌项目,“公益导师”经过几年发展,已成为当地政府搭台、导师唱戏、群众受益的又一个大胆尝试。在横沥镇公益咖啡学院培训后,学员通过考核就有机会晋升成为横沥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的“公益导师”,参与更多的公益服务。

贡春杰是其中一名导师。她曾是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护师,退休后一直坚持做志愿服务。4年前,她经过考核后成为一名“公益导师”。如今,除了每周二在瑞康花园义诊,贡春杰每周还会花上3个早上的时间,在横沥其他3个大型楼盘“摆摊”为老人量血压、做健康指导。

近年来,横沥镇聚焦基层治理中“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度低”“社区资源整合困难”等问题,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咖啡议事”为载体,探索社区协商,搭建协同共治平台,促进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以“小协商”推动“大民生”、以“小平台”汇聚“大力量”。

“接下来将更加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镇域特点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新模式,在搭建平台、健全机制、资源整合、多元共治等方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横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横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深入推进组织共建、事务共商、资源共联、人才共育、项目共推、服务共享等多元联动体制机制,有效撬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奠定良好基础。(南方日报记者刘远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