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五常:打造镇街智治样板 数字赋能做优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2-07-07 08:44:44 来源: 浙江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对于一个全新迈进全域城市化的辖区而言,共同富裕的蓝图如何描绘?

余杭区五常街道,地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是一个集聚各类互联网企业、高新技术人才的创新辖区,也是一个积淀了西溪湿地文化、五常十八般武艺国家级非遗文化的文化阵地。丰富的区域特色形态,让五常街道拥有了探索共同富裕基层案例的试验田。

当前,浙江正举步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目标。在“两个先行”的鲜明旗帜下,五常街道紧紧围绕“创新高地、湿地明珠、数智样板”建设总目标,结合产业空间提效、未来社区打造和15分钟生活圈建设等三大工作任务全面深化数字改革。今年来,“企业码”五常专区、“小邻通”为民服务系统等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用场景陆续上线,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镇街“解码”经验。

多措并举提升产业空间创新能级

“亩均论英雄”的时代,“亩均效益”反映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程度。身处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核心地段,五常街道的产业空间格外珍贵。

五常街道的城市空间布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北城区、中厂区、南郊区”的“三明治”结构。中部老旧工业园区提升改造迫在眉睫。“提升改造是必然,但只有明确了‘怎么改’,才能动手改。”五常街道城建办相关工作人员说,“中部紧连着北部城区,所以我们在提升改造时不仅要考虑产业效应,还要结合‘靓城行动’的整体部署,完善城市形象。”

明确目标,便有了着手的方向。五常街道通过腾空间、拆空间、优空间、控空间,打造出“弹性返租”“政府搭台”“产业协同”等改造模式。

其中,“弹性返租”改造模式实现了在“控空间”中布局创意经济。五常街道与园区所在社区、运营商签署三方协议,以社区清理腾退、运营商提升改造、街道政策覆盖的形式,顺利清退原友谊电表厂内20余家“低散乱”产能,腾挪空间8600平方米。清退低效产能后,街道又以打造“文化+科技+服务”高品质文化创意空间为目标,引进影视文化、设计服务等文创产业30余家。与此同时,运营商还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为企业、周边市民打造花园式办公环境、商业配套、绿色“休憩氧吧”等共享配套。

“弹性返租”后,这片村级留用地出现了质的飞越——从集体经济租金收入仅100余万元、园区税收50万元的村级留用地,升级为每年集体经济租金收入400万元、园区税收3000余万元的高品质创意文化产业园。

村级留用地有机更新,是实现集体经济飞跃式增收的方式之一。面向全域8个撤村建居社区,五常街道也正多举措破题。其中之一,就是让集体经济从传统制造业的单一业态向着包含商业综合体、人才创新园、人才公寓、加油站、文创园等多业态融合的方向发展。“依托区位优势,我们充分运用余杭区村级留用地发展政策,搭建合作平台,让撤村建居社区与优质市场主体合作,通过让渡部分产权、委托运营等形式实现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五常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基于该模式,文一社区将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外来人口公寓返租给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获得年租金1000余万元,成为该社区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永福社区与中宙集团建立党建共建联盟,对55.3亩村级留用地进行联合开发,打造以现代时尚、生态节能为主题的14万平方米商务综合体,计划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00万元……仅2021年,五常街道8个撤村建居社区的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1.9亿元。

数字赋能做优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当前,浙江正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劲动力。深受余杭区数字经济产业的“浸润”,五常街道也以“数字”手段打造“数治”场景、提升“数智”服务为切口,上线了“小邻通”为民服务系统和“企业码”五常专区。

“小邻通”为民服务系统的上线,为基层治理注入互联网思维,以线上社区再造、物居业三方协同等方式第一时间响应群众关心的小事、难事、烦心事。“过去十多年里,五常街道完成了从全域农村向全域城市的转变。传统小区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城市小区的发展特点,特别是当居民群体大量趋向年轻化、高知化后。”五常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相关负责人说。

打破传统、重新定义,五常街道在线上再造社区邻里场景。打开用户端的界面,居民被嵌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业主、租客”小区组织架构,遇事随时能联系到人。如果不知道具体找谁,居民也可以在“有事一键找”“通知一键达”“服务一键通”等模块实现问题反映、难题求助。

居民与社区、街道间的双向线上沟通渠道被打通,也激活了高效的小区共治机制。也就是说,居民通过线上反映的问题,有了闭环处置。该负责人介绍,为了线上线下协同,街道在街社两级设立小区共治办,并成立业委会互助合作联盟、物业红色联盟等党建组织,通过党建统领,在线下联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开发商、业主、党员、志愿者等多方主体。针对居民在线上提出的事项,平台会自动根据问题类型分发至相关部门人员。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需要第一时间处理,处理结果与效率也将被居民评价,从而可以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响应”。

高效率的线上交流方式,也让“陌邻”成为“睦邻”。据悉,“小邻通”为民服务系统还打造了电子社工、数字化服务集群,实现便民服务一键直达、兴趣爱好线上共享。比如,海创社区在线上培育出了夜跑群、合唱队、国风团等多个兴趣团体,防疫政策、物业管理等事件也能在业主群中第一时间传达。

与“小邻通”为民服务系统的逻辑相似,五常街道还针对辖内64个产业园区、200余幢楼宇,搭建起“企业码”五常专区,提高服务企业的精准度和高效性,进一步深化“三服务”。

服务“法人”与服务“自然人”一样,都需要建立精准的画像,再在线上搭建聚焦惠企政策匹配、人才评定、空间招商等需求的相应模块。但不同的是,贴心的企业服务不只是关注当下,还需关注企业成长。因此,“企业码”五常专区为不同阶段企业提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孵化空间匹配与配套服务,实现企业落户“零门槛”。此外,该专区还通过数据归集,对不同规模企业建立“小而美、雏鹰、国高、鲲鹏、规上、上市”等企业培育库,精准推送相关政策,实现企业成长“零顾虑”。

未来社区

打造和谐美丽品质家园

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夯实了物质基础,数字化改革撬动了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创新,而未来社区建设,是推动共同富裕从宏观到微观落地的重要载体,也是群众共享优质公共服务的现实场景。

乘坐杭州地铁5号线,到五常站出站,沿着地下空间,步行或换乘社区专线,几分钟便可到家。这是五常街道在南滕未来社区中打造的便捷交通场景。作为目前全国最大的TOD车辆段上盖综合体项目,南滕未来社区的打造不止于未来交通场景,而是将居住、商业、办公、教育、文化、体育、交通等多重复合功能集中于一体。

“未来社区的建设,要满足人们当下乃至未来的新需求。经过前期的调研,我们发现南滕未来社区约三分之一的居民,都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创业、互动交流的需求强烈。将他们的需求落地到未来社区的应用场景,就是南滕未来社区建设的思路。”五常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如其所言,为满足大部分年轻居民的创业需求,南滕未来社区在原有标配基础上新增了一个300平方米的社区双创空间——天空创客厅。走进这间创客厅,这里既有落地窗边的独立工作位,也有提供给创业团队进行思维碰撞的会议间。此外,沙发、吧台、视频会议室等办公配套一应俱全。可以想象,在这个对外免费开放的社区双创空间内,会诞生许多令人惊喜的创业项目。

作为社区,除了满足部分居民的个性需求外,更需要在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中追求高品质。“一老一小”是公共服务的重点对象。目前,南滕未来社区已在社区智慧服务系统中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了老年数据归集、老人日常关爱等功能。同时,五常街道还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探索“托幼一体化”托育服务模式,将邀请浙江师范大学名师入驻未来社区托育服务中心,为专业托育服务提供专家支撑。

以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五常街道还将政府服务职能延伸至未来社区邻里中心,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方便办理各类事项。如在南滕未来社区的邻里中心,自助一体机已安装到位,居民可全天候自助办理医保参保登记等300多项业务;邻里中心的窗口还提供政策咨询、人才服务等特色服务,最大程度便捷居民生活。

“15分钟生活圈的构建,从未来社区出发,在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中先行先试,下一步,将面向街道全域进行系统谋划、布点规划,推进全域公共服务配给量足质优、就近就便,增强群众居住获得感、幸福感。”五常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应 陶 边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