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探索“联动调解”模式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审判庭
2022-10-19 10:51:28 来源: 广西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新业态下劳动争议案件不断上升。例如,网络主播薪酬、游戏虚拟装备估值、灵活就业人员保障等,这些案件简单地套用民事审判规则和程序,往往不能息讼宁人。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制中国建设。为探索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来宾市创新打造“法院+工会+人社+N”(“3+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解机制,建设专业团队,保障新业态、新行业劳动者权益。今年全市共调处劳动争议案件1483件,调解成功率80.56%,为500名多名新业态劳动者追回薪资360多万元。

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审判庭

今年中秋节前夕,兴宾区网约车司机谭师傅终于领到几个月来“跑车”的2.3万元。作为兼职网约车司机,谭师傅与平台企业间存在合同不清晰、提成奖励不明确等问题。“如果不是新就业形态劳动审判庭,我们这种新行业劳动者很难维权。”谭师傅说。

今年,来宾市中级人民法院组建以全区审判业务专家领衔的专业团队,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审判庭,推行调、立、审、执“一体化”办理模式,以审判专业化、解纷一体化助推权益保障实质化。联动调处中心与住建局、工商联、银保监等多部门签订诉调对接协议,促进融合互动、活动共办、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实现法院审判资源和社会调解资源有机衔接和优势互补。

“我们不但要以法律为依据,还要结合新兴行业行规、情理开导双方,不能搞法槌一敲万事大吉。”该审判庭法官韦良焕说。

探索“3+N”联动调处模式

2021年11月,该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总工会、市人社局,联合成立联动调处中心和联动调处工作室涉及劳动纠纷的当事双方首先在该工作室接受联合调处,让劳动纠纷从一个部门“独角戏”向多部门“大合唱”转变。推动构建党政领导、法院与人力资源局牵头、各方参与的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和诉源治理工作“大格局”,建立完善劳动争议预警、形势研判、信息沟通、联合会商、协调配合制度,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互动有力、运转高效的联动机制,有效推动劳动争议纠纷高效化解。

目前,来宾全市共有联调中心7个、联调工作室14个、联调法律服务站23个,联动调处中心和联动调处工作室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并延伸至辖区18个人民法庭。

工会维权服务、人社执法检查、人民法庭“三个全覆盖”,三管齐下实现了“1+1+1>3”的效应,使定纷止争职能从传统开庭审判向纠纷产生的源头和前端不断延伸,促进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诉前。

阵地建设多元化基层化

今年以来,通过部门联动,该市打造了基层工会法律服务站点9个、司机之家9家、爱心驿站25个。在快递物流、电商等行业培育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对接联动调处中心和联动调处工作室,为妥善调处劳动争议提供“双保险”。今年,这些新兴业态的1000家小企业加入工会组织。

通过与人事部门共建基层调解组织,该市在200多个村屯建立了404家“调解之家”,聘任调解员1228名。

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罗旭说:“3+N”联动调解是对“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为百姓解难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取得了化解矛盾、教育群众、普法宣传等多重社会效果。

除了线下服务,该市“线上”联合调解模式也不断拓展。利用全区智慧法院建设成果,通过“3+N”线上调处流程以及服务热线12368、职工维权APP、服务电话等线上渠道,实现从“两条腿跑”到“云调解”“云执行”“云送达”的转变。目前全市已组织105家调解组织及202名调解员入驻线上调解平台,实现在线菜单式选择,案件纠纷分类推送,单方或多方线上视频调解服务,以解纷“加速度”传递“民生温度”。(本报记者卢彬彬通讯员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