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区推动乡村抱团发展破解“各自为战”困局 有力助推产业融合发展
2022-08-19 17:07:21 来源: 广西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南宁往东出城,湘桂铁路、柳南高速、邕江主航道和正在建设中的南玉高铁“四线并行”,青秀区的长塘、伶俐、南阳、刘圩四个镇正分布在“四线”辐射的范围之内。独特区位决定了该城区发展农业的定位:一方面,镇村的资本和人才容易被毗邻的市区和工业项目“虹吸”;另一方面,蓬勃发展的二三产业又能“近水楼台”反哺农业。随着南宁东部产业新城的建设发展,如何在新城辐射范围扬长避短、寻找生机,是摆在各个镇村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8年以来,青秀区以辖区镇村已有产业为基础,建设总面积达9.96万亩的“田园青秀”田园综合体,以工业化理念实行一体规划、打破区域界限,在通盘推进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市场化带动土地流转、以差异化发展“高精特新”农业产业,着力建设契合南宁东部产业新城建设所需的“米袋子、菜(果)篮子、后花园”,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标杆。

青秀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综合”效能日渐显现,也成为当地在2021年度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该城区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走出了怎样的特色路径?工业化理念如何应用到农业发展?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1为什么要“综合”?

——“各自为战”困难重重

8月17日上午,位于长塘镇天堂村的力拓水稻种植基地内,265亩连片种植的水田刚刚插上秧苗,一群群白鹭往来觅食。“这块平地来之不易。”站在田间道路上,天堂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元玲向记者介绍,就在几年前,眼前这片田地还分属100多户农家,张家种点水稻、李家种点玉米,“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别说发展产业了,想搞点水利设施都无处下手。”

无独有偶。位于南阳镇施厚村的古岳民俗文化村和位于长塘镇天堂村巴兰坡的“金花小镇”直线距离不到9公里,此前却没有直通的道路,游客要想游览就必须驾车耗费一两个小时绕行国道。“那时候,两个知名景点明明近在咫尺却起不到连片的效应。”负责古岳坡文旅产业运营的巴弗罗公司负责人郑瑾回忆。随着近年来南宁市区连续“东扩”,不少市民把青秀区的4个镇作为周末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各景区“单打独斗”带来的“短板效应”随之凸显。

怎么办?青秀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覃兴辉对“各自为战”的负面效应感触颇深:“青秀区的这4个镇,承载力难以与县域匹敌,发展规模化农业先天不足;如果各个镇村甚至农户继续‘单打独斗’、无序‘内卷’,就会进一步弱化农业发展根基。”他认为,一体化推进的田园综合体不仅能改变这种“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是该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

2如何实现“综合”?

——工业化理念整体推进

2017年,“田园综合体”作为推动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举措首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同年,广西启动首批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近年来,全区各地因地制宜,以田园综合体为载体,统筹抓好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带动产业发展,涌现出桂林市“大美漓江”田园综合体、玉林市“五彩田园”田园综合体、河池市“绿稻花海”田园综合体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其中,南宁市“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

2018年,“田园青秀”田园综合体入选自治区田园综合体试点,各镇村迎来了“抱团作战”的契机。但各地产业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多年来的“各自为战”桎梏了不少干部群众的思想。

如何破局?青秀区党委、政府适时提出,要以工业化理念高标准建设田园综合体。

工业化理念,首先体现在顶层设计。刘圩镇的肉牛、长塘镇的金花茶等早已名声在外,田园综合体从规划层面通盘考虑、扬长避短,给各镇乃至各村确定了差异化发展的产业定位,“花之乡、果之乡、稻之乡、牧之乡、歌之乡”各有所长。“按照城区的相关规划,我们着手在谭村、刘圩村等5个村建设富锌产业园,为东部产业新城乃至南宁市区提供特色优质农副产品。”刘圩镇副镇长黄琛说。

其次是一体布局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区“自掏腰包”建设了长塘互通,改造提质农村公路95.33公里,排水设施、公路植被、安全防护等一应俱全。2019年底,全长8.7公里的古巴路(南阳镇古岳坡至长塘镇巴兰坡)建成通车。如今,这条宽6.5米的沥青双车道,从金花小镇到古岳文化艺术村、花雨湖等景区只需不到20分钟,一旁的彩色骑行道不时有游客骑行。

在青秀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小桃看来,最能体现工业化理念的,当属直面市场的土地流转:该城区依托政府平台公司流转辖区镇村土地,统一收储、平整后对外招商,“发展工业要建标准厂房,发展农业就要搞高标准农田。”李小桃解释说,此举不仅能有效保障农民的利益,还能节约投资人自行洽谈土地流转、平整土地的成本,同时从源头上堵住了同类产业“一窝蜂”无序内卷的漏洞。目前,青秀区正在制定相关政策,对这一流转模式给予支持。

3“综合”成效如何?

——农村居民收入节节高

在刘圩镇谭村,已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南宁市牧之农畜牧有限责任公司与该村集体经济合作,共同建设面向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首期种植的100多亩荷花已经迎风绽放。

记者了解到,与周边县域相比,青秀区所辖镇村土地租金较高,但田园综合体的工业化理念和建设成果仍然吸引了各地投资商纷至沓来;各镇村根据既定规划优选“高精特新”产业,逐步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并通过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土地租金以及带动务工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一路走来,长塘镇镇长杨其识带记者来到邕江边的一片水田介绍道:“这片水田渠相连、水相通,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已经被合作企业‘拿下’用于育种。”陪同客商查看场地的南阳镇副镇长曹福松告诉记者:“我们计划建设集高密度淡水鱼生态养殖、果蔬种植、水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农业科普于一体的产业园,目前正在做前期工作。”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所在。在田园综合体的带动下,2021年,青秀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65元;今年上半年,城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2元,同比增长6.2%。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南阳镇二田村,第一书记韦柳河领着记者参观了依托“掌上二田”微信小程序建设的“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积分超市”,参与义务劳动、尊老爱老等文明行为都能得到加分,并可在超市兑换物品。青秀区正在探索“积分全域兑换机制”,争取与城区辖区内的商超、书店、影院等大型商业体合作,共建兑换网点。

如今,“田园青秀”田园综合体已建成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66个,香米、金花茶、特色水果以及优质肉牛制品等备受市场欢迎,亲子互动、科普研学等新业态方兴未艾,这不仅让参与其中的村民得到了实惠,也进一步美化了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跳出农业看农业,思路一变天地宽。”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蒋秋谨认为,青秀区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建设田园综合体,提升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有力助推了产业融合发展,其经验值得参考、借鉴。(本报记者孟振兴通讯员高颖蒋卫平实习生陈道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