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高新区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城六区多园”打开腾飞空间
2022-06-30 10:20:35 来源: 辽宁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核心提示

黄海北岸,大连西南,碧海青山簇拥着一座产业集聚、活力迸发的科技创新之城。

31年前,承载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大连高新区孕育而生。31年间,大连高新区向“新”攀“高”,勇立潮头、敢为人先,高质量发展气象万千。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数字经济浪潮奔涌。今年以来,大连高新区围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和大连市“GDP三年过万亿”奋斗目标,高举“又高又新”发展大旗,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北方科技创新策源中心,努力建设“科技创新源、数字活力区、生态品质城”,奋力在全国高新区中争先进位,在振兴发展中当好排头兵,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兴新业

发力数字经济再造发展新优势

作为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先行者,大连高新区拥有发展数字经济的强大“基因优势”。

这里聚集了大连80%的软件企业,数量达3000多家,软件营业收入占全市90%。在IDC全球软件交付指数排名中,大连名列第五,区内东软、信华信连续10年位居中国软件出口企业前三名,园区年软件出口额达18亿美元。

如何在国内外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放大“基因优势”?今年以来,大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国家和省市部署,着眼于长远发展,为高新区产业选择作出科学定位,确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推动园区由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向数字经济全面转型,再造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优势。

“1+N”,是大连高新区谋划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其中的“1”,即数字技术,以数字技术推动相关产业垂直应用创新发展。“N”是经济发展与产业变革催生的新兴重点领域。

在具体产业发展规划上,大连高新区提出,加快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前布局元宇宙产业,加快推进车联网产业,着力发展洁净能源产业,大力推进生命健康产业,继续抓好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推进智慧海洋产业,合理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业,配套抓好数字贸易产业,以数字化带动九大产业的智慧化和高质量发展。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北方科技创新基地,形成千亿级数字技术产业集群和洁净能源、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百亿级产业集群”。这是大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赋予高新区的任务,大连高新区据此明确了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的创新功能和产业特色基本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培育具有行业龙头或骨干作用的企业10家,培育和引进高成长性企业130家,其中独角兽类企业突破10家,瞪羚企业突破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00家以上;力争九大产业实现总收入1000亿元;围绕9个领域,新建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10家,引进和新建技术研发机构2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0亿元,新增孵化“双创”企业2000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万件。

布新局

“一城六区多园”打开腾飞空间

走进大连高新区,从学苑广场一路向西,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沿着海岸线而建。入夜时分,灯火璀璨,人潮涌动。其间,浓郁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扎堆于此的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为高新区平添了文化底蕴。向西远眺,一处处热火施工的场地点缀在青山碧水间,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之势。

翻开大连高新区辖区产业地图,占地153平方公里的高新区犹如一只雄鹰昂首,奋翅鼓翼。这是一张产业地图,更是高新区勾勒未来的宏伟蓝图。

今年以来,大连高新区重新确定产业发展的总体格局、区域分工和产业分布,提出实施“一城六区多园”的空间发展模式,构建“一城突起、六区协同,各具特色、融合发展”的基本格局。

“一城”是英歌石科学城。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中心”的总目标,打造我国高端创新要素高度集聚、自由流通的关键枢纽,突出“1”——洁净能源主线,向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海洋工程等“X”个新兴领域拓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洁净能源创新中心和科研经济策源地。

“六区”是在黄浦路至旅游南路及郭水路的高新技术产业走廊上,依据行政区划和产业分布形成6个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其中,凌水将建设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区,七贤岭将打造数字技术开发应用区,小平岛将开发建设现代服务业区,黄泥川定位为智能制造产业区,龙王塘将开发建设休闲旅游区,龙头定位为智能装备制造区。

同时,充分发挥英歌石科学城及高新区在全市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在全市形成以英歌石科学城和高新区为核心功能区。按照“飞地经济”的模式,助推更多产业项目落地长兴岛分园、金普分园、甘井子分园、旅顺分园和瓦房店分园。

“一城六区多园”,为大连高新区实现新腾飞打开了巨大空间。

出新策

“真金白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全面梳理地区发展方向与格局,明确发展目标与要求,这是大连高新区对时代责任的重新诠释,对自身发展的全新定义,更是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激励。向着全新的目标,大连高新区打出一套“补贴+奖励+减免”的政策组合拳,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这里集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近日,以“新起点,新腾飞”为主题,大连高新区举行了“海聚高新 创新未来”系列活动首场活动,迄今为止,系列活动已举办4场。《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意见》《大连高新区2022年科技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大连高新区国有三级链条孵化场地政策》等多项政策陆续发布。

针对不同科技企业的需求,大连高新区灵活施策、有的放矢、便捷兑现,力求实现政策的全链条全周期覆盖。

在大中型企业扶持方面,推出《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场地租金、人才引育、科技创新等不同方面制定9项具体政策。

支持具有核心技术的重大项目开展前沿技术、新产品研发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根据项目科技研发投入金额,按比例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引进的符合辽宁省瞪羚及独角兽企业认定标准的高成长企业,以及引进后拟上市企业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支持;对实缴注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以及实际到位省外内资5亿元以上的总部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金到位奖励及项目开办奖励;对新注册、新迁入高新区并入驻指定楼宇的各类科技型企业,连续两年给予房租减免支持,免租面积最高2000平方米;对重大项目在高新区建设自用办公、生产用房及购置设备的,根据实际投入金额按比例给予单个项目最高3000万元的项目投资补贴;对重大项目的决策层、管理团队及“高精尖缺”技术人才给予总额最高2000万元的资金奖励等。

针对中小科技企业,从政策发布之日起,在2022年8月31日前新登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享受50平方米场地租金“一免两减半”;高企或雏鹰企业享受80平方米场地租金“两免”或“两免一减半”,并设立了新登记高企、雏鹰企业30万元新登记奖励和20万元发展奖励等。

出门就是地铁,隔壁就是商圈。大连高新区,让企业家、创业者有了理想的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绩

拼搏实干振兴发展当先锋

今年的“期中考”交卷铃声即将响起,对于接下来要揭晓的半年“成绩单”,大连高新区有着胜利的底气和自信,他们坚信,辛勤付出必有回报。

“高新区是支撑大连振兴发展的关键力量,要切实发挥领跑者、主引擎、增长极的作用。”这是大连市委赋予大连高新区的重担。按照上级部署和年初安排,大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要求全区上下要“解放思想,跑着干、跳着干、闯着干”,在英歌石科学城建设、招商引智、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攻克难关、补齐短板,努力把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图”变成“施工图”,“路线图”变成“实景图”。

总面积44.3平方公里的英歌石科学城是大连致力打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中心”,大连高新区把英歌石科学城作为园区建设的“主战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的“主载体”,加大建设攻坚力度。

今年,英歌石科学城招才引智工作全面展开,大连高新区主要领导密集深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等在连高校院所,对接入驻项目,梳理了首批233个各级实验室、中小试验基地入驻科学城。今年8月底,英歌石科学城一期首开区辽宁黄海实验室、辽宁滨海实验室及配套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将全面开工,一座“科研+科学家+城”深度融合的科技新城指日可待。

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今年以来,大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带领招商代表团赴上海、深圳、烟台等地,围绕英歌石科学城建设和重点产业领域开展精准招商。全年计划开展“走出去”招商活动不少于30次,完成签约及落地项目不少于120项,引进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5家以上。

以“海创工程”“科创工程”为抓手,吸引国内外更多科技人才“带土移植”。6月22日,2022海创周“海创工程”首场项目路演在大连高新区嘉创大厦举行。今年海创周紧紧围绕高新区“1+8”重点产业方向,通过小型、高频、精准的线上路演,加快推动“具有核心技术、发挥核心作用”的人才项目落地发展,以政策为牵引,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及融资对接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人才交流。截至目前,已有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的200余个项目报名。

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打造东北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高智能、精准的服务。大连高新区公共服务中心成立“帮代办中心”,实施清单化、专业化管理,推出全流程、全免费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在开办、运营、退出中的实际需求,扎实落实“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

锁定目标,坚定方向,笃定前行。大连高新区以变革性思维、突破性举措,乘势而上,勇开新局,以领跑之姿,当好全市振兴发展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在大连“两先区”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在新起点上推动“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孕育新的腾飞。(博 闻 本报记者 杨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