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提速 深珠两地频牵手赢取发展先机
2022-06-30 09:08:32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6月28日,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完成焊接作业,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工程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正式合龙,为深中通道2024年如期建成通车奠定基础。

随着珠江口东西两岸联系日益频密,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亟待打通。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广东要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路通人和产业兴。深中通道的建设将为大湾区东西两岸的产业共融带来更多可能。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珠海,正在交通、产业、区域协同等领域加快步伐全力融入“黄金内湾”建设,抢抓新一轮发展风口和机遇。

路相通

加快融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非常期待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企业向东岸拓展资源将更便捷。”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铮感慨,虽然目前珠海通深圳有陆路也有航运,但绕行路线长、耗时多,深中通道开通后有望降低往来的物流、信息、人力等成本。

20世纪90年代,连接深圳和珠江西岸的陆路通道虎门大桥开通营运。20多年来,虎门大桥通行车流量持续稳定增长,源源不断地将人流、物流、资金流在珠江口东西岸之间输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日益提升,珠江东西两岸的联系将日益频密。以深圳宝安和中山翠亨为落脚点的深中通道呼之欲出,通车后由深圳到中山只需30分钟可直达。

如同20世纪的虎门大桥一样,打开新的交通要道,无疑将重塑一个新的区域格局。

抢抓深中通道建设机遇,珠海也作出相应部署,提出要着力构建“八横十一纵”高快速骨干路网,加快推进黄茅海跨海通道、珠海隧道、香海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与深中通道快速连接。

从地图上俯瞰,有着珠海“北大门”之称的高新区,与中山接壤,与深圳隔海相望。“近年来,珠海高新区以交通枢纽为引领,加速建设外通内联、高效畅达的路网体系。”高新区住建局工程科科长王立说,未来三年,该区致力于打造珠海北门户枢纽、湾区西岸重要交通节点。

“未来三年将会是高新区乃至珠海交通项目的‘井喷期’。”王立介绍,当前珠海高新区正加速推进“五横六纵”路网骨架,多条向外连接的交通要道正如火如荼建设中。

其中,联通珠海高新与香洲的金琴快线北段项目,将与中山东部外环高速连接,从而与深中通道形成直联直接的路网通道。这意味着,珠海在交通建设领域加速迈进,加快融入深中“半小时生活交通圈”。

数天前,南中珠城际中山火炬段开启钻探勘察。据前期研究招标内容显示,线路由南沙往南延伸之后,拟分为东西两线,西线进入中山,东线经中山开往珠海,一条新的通道正在加速形成。

打通交通“大动脉”、疏通内畅“毛细血管”,珠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与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产相融

深珠两地频牵手赢取发展先机

“一直以来,珠江东西两岸发展的能级差距,与两岸交通不畅有重要关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邓江年说。

事实上,受限于地理位置,珠海曾长期处于珠三角地区交通末梢。有业界人士分析称,随着珠江口一体化发展,珠江两岸此前的地缘经济优势将会弱化,而珠海毗邻港澳等区位优势、制度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

这一观点也得到学界的印证。根据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改革开放以来,珠江西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是在自然资源、资金、地理位置等初级要素方面缺乏优势。

然而,当走过了特定产业发展阶段后,上述初级要素的重要性不断降低,而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创新创业环境、研究机构、高等人才等高级要素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珠江西岸将会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市场极具敏锐度。近几年来,珠海与东岸城市特别是深圳的往来日趋频密。

2019年,腾讯云启基地正式落户香洲区云溪谷数字产业园,这是腾讯落户珠海的首个项目;2020年,华为珠海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联合创新中心在珠海高新区揭牌;2021年,珠海牵手华为布局智慧视觉创新示范城项目建设。

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侧是高度密集的产业,随处是寻找机会的资本、技术和拥挤的人口;另一侧是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优渥的创新创业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

当交通末梢蝶变为交通枢纽,珠江口东西两岸将会以加速之势互融互通。抢抓“黄金内湾”发展机遇,珠海早已蓄势待发。

“要牢牢把握做好深珠合作这篇文章。”珠海市委书记吕玉印特别提出,珠海高新区要依托深中通道加强与深圳全面对接,积极承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外溢,努力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中乘势而上、赢得先机。

去年以来,珠海高新区打造4支招商队伍入驻深圳南山、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设立招商服务联合办公室,力促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香洲区共推动长朗智能、致远精密、德默特生物等35个深圳项目落地香洲,总投资额14.04亿元,集中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

今年6月,鹤洲新区(筹)驻广州招商部挂牌成立,积极对接广州各类创新、产业等资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相聚

做优环境避免“虹吸效应”

一般而言,超级城市、具有优势地位的城市,能够将周边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要素吸引过去,而深圳这座城市无疑就具备这样的效应。

珠海乃至西岸城市与东岸的合作中,既有机遇更有挑战。

“珠海要警惕‘过桥经济’,就要真正吸引人才和产业在城市扎根落地,以此来发挥枢纽优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恩强调。

陈恩认为,珠海应该扮演好“中转站”角色,做强产业服务业,做好资源集散地,“珠海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交通条件以及优美舒适的环境,这对于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

“最大的难点在于,深珠之间产业、商业和居住的梯度差并不是太大。深圳留不住的人、钱、物,珠海依然难留住。”广东省委党校教授许德友分析。

许德友认为,对珠海而言,北部的高新区最有与深圳合作的条件,“北部高新区靠近深中通道,跟中山、深圳、东莞、南沙能形成产业链的互动。”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邓江年认为,大多数向外转移辐射的企业,会优先考虑与自身产业环境相似的承接地。珠海相较西岸其他城市与深圳的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很高。

据统计,去年,珠海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均超60%,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占全市32%,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占全市36%,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全市26%,区域产业结构加速向新兴产业聚集。

面对挑战与机遇,珠海也正在主动出击,营造更优环境,让优质资源留得住、扎得深。

以珠海高新区为例,为了让更多人才留在高新区创新创业,该区推出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从住房补贴、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社交婚恋等方面解决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年度人才专项经费预算近3亿元。

不仅如此,珠海高新区还提出要主动加强产业链接,建立完善深圳招商项目库;主动加强创新对接,推动两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协同创新等。

在讨论中国经济转型新方向的《深度转型》一书中,作者对深圳向西发展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大湾区西岸产业协同方向、技术、人才等要素来源,应依托深圳—香港、广州—佛山两大增长极;珠江东岸与北岸要避免竞争,形成产业错位发展,打造大湾区西岸特色软产业群。

珠江两岸融合进程加快,更深层次的协作篇章也等待精彩续写。(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黄鹤林吴冠霖蒋欣陈摄影:南方日报记者钱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