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构建“网格联通、条块联动”五级响应体系 推动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
2022-06-30 08:24:12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又到一年汛期,珠江水情告急。6月15日一早,水位超警戒线,人民街太平通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伟锋第一时间将险情实时传送至“越秀先锋”平台。随后,区应急管理、建设水务部门即刻响应,及时调度应急抢险、市政排水、供电等部门到场处置。

越秀区是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之一,也是广州市地域面积最小、党员人数最多、机团单位最多的城区。历史悠久是越秀区独有的文化底蕴,但也给基层治理带来一些难题。

越秀区面临的城市管理压力大、社会服务管理要求高、公共安全任务重。为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越秀区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为关键,以“网格联通、条块联动”为目标,推动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有力促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服务和发展就是最好的治理。近年来,越秀区实现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连续六年居全省各区(县)第一、全区治安满意度连续五年排名全市第一,经济密度稳居全省第一、获评中国百强区前十名,助力加快建设广州市“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

筑阵织网勾勒基层治理“点”与“面”

美丽的珠江河畔,二沙岛南面的晴波路体育公园广场,一座独居岭南风格,四周全玻璃透明设计的小屋与蓝天白云、绿树草地融为一体。

这里是二沙岛体育公园党群服务驿站,可以提供便民服务、文体健身服务、医疗救助服务、急救推广服务和开展公益活动,全方位为进岛锻炼游玩的群众提供运动安全保障。

越秀区聚焦“城市15分钟党群服务圈”向人员密集的城市公共空间延伸,打造群众身边的红色地标。选取人流最密集、服务设施最缺乏的区域,陆续建成北京路、沿江东和二沙岛等党群服务驿站,在珠江沿线串起了“红色珠链”。

一方面突出政治功能,党群服务阵地设置党史学习角、红色小剧场,打造党员群众身边的红色地标;另一方面突出服务功能,为党员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如二沙岛传祺公园党群服务驿站设置学习园、悦读吧供党员群众学习交流,并为游客、跑者提供无线网络、直饮水、充电、AED除颤仪、急救箱等十余项标准化服务,成为“最美打卡点”。

这是越秀区推动党群服务阵地从“街头巷尾”走向“城市客厅”的又一创新,也是越秀区以人民为中心的积极探索。城市公共空间的党群服务阵地作为红色地标,因地制宜提供服务,与分布在街头巷尾的党群阵地相得益彰。

越秀区党群服务中心牵头抓总,18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提供综合服务,222个社区党群服务站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此外,全区积极打造服务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以北京路步行街为试点,设置爱心围栏、智能取餐柜,打造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典范。

党群服务阵地不仅打通了服务党员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作为服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红色枢纽”,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围绕明确“干什么”的目标,越秀区持续完善“民呼我应、民需我为”的网格化治理机制。在落笔布设党群服务阵地“点”的同时,发挥率先实现“支部建在网格上”的基础优势,进一步深化“群众诉求收集在网格、事件响应交办在网格、急难愁盼解决在网格”的闭环服务网。

纵向坚持上下联动,围绕综合管理、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应急处置四大类工作,构建“区—街—社区—网格—楼栋”五级响应体系,细化51项呼应事项清单,梳理街道99项职责权限,累计解决“有呼必应”事项16万余件。

横向坚持左右协同,在18条街道各打造1个共建共治共享示范社区,逐级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发挥“1+N”机制优势,用好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资源优势、专业优势,解决群众“家门口”的烦心事,实现“街道搭台、党组织唱戏、居民群众享受服务”。

多元搭台汇聚基层治理“你”和“我”

“雪莹去统筹安排社区‘三人小组’穿戴好防护服,上门摸排封控区楼宇的在住居民。”“咏丰马上在党员微信群发布明天支援核酸检测的志愿服务信息,通知‘红旗护卫队’队员做好准备。”“其他人马上通过居民微信群、电话、上门走访通知居民明天开展全员核酸检测。”4月27日晚,珠光街文德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邱莉突然收到紧急通知,立刻赶回办公室安排分工、开展“三区”管控。

越秀区充分总结历次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在珠光街文德路社区先行先试,探索成立一支由居住地党员、群众志愿者等共40人组成的“红旗护卫队”,在管控区内就地转化为抗疫力量。4月28日以来,社区“红旗护卫队”累计支援管控区疫情防控工作469人次,“全覆盖”走访联系居民群众,服务时长约1100小时,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为管控区实现力量自筹、居民自治、互助自救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样本。

越秀区还整合制作《越秀区社区疫情防控实战手册》,确保支援人员“来之能战”。累计发动5.1万余名居住地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10.7万余次,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胜势。

聚焦解决“谁来干”的问题,越秀区着力筑牢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锻造一支“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党员干部队伍,凝聚居住地党员和辖内党组织形成合力,确保党始终成为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

作为核心区,越秀区共接收居住地报到党员9万余名,人数全市最多。结合五级响应体系构建五级基层党组织体系,共组建1754个网格党支部、3835个楼栋党小组,所有在职党员全部划分党员责任区,进一步打通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米”。

居住地党员到社区报到后,配合社区党组织实施“四议两公开”,对社区重大自治事项实施议事、决策、执行、监督。涌现东山街新河浦路段互助会、白云街合伙人协会、建设街邻里互助协会、六榕街“榕树头”自治会等特色自治组织,实现“楼宇事楼宇议”“大院事大院议”“社区事社区议”的分层议事机制。

作为中心城区,越秀区机团单位多。区委聚焦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工作体系,最大限度把各社会治理主体组织起来,演绎好基层治理“协奏曲”,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梅花村街东风东路870号居民楼前有一块低洼空地,一下雨便会积水,曾有居民、行人在此滑倒摔伤。东风二社区党委积极收集居民意见,社区“大党委”委员所在的中海发展广州公司党总支提供资金支持,迅速完成地面修复,从收集意见到施工完毕仅用了两周时间。

为统筹用好区域党建力量,越秀区全面推行街“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吸纳近540名辖内机团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成为“大党工委”和“大党委”委员,组建1344支党群服务队、414个小区党组织、567个两新组织党组织,打造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伞形覆盖”模式,汇聚形成基层治理强大党建合力。

智慧支撑实现基层治理“快”又“好”

“路面涨水了。”6月15日一早,人民街辖内居民发现险情通过“越秀人家”反映情况。反映内容自动流转到“越秀先锋”三防工作群,群内工作人员立即响应、派员处置,迅速排除险情。

“效率较以往得到明显提升,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林伟锋清楚记得,五年前台风“山竹”过境,同样是水位超警戒。珠江水漫过河堤造成倒灌,沿江路水深及腰。多个社区地势低洼处的人民街地区,多处民房入水,积水最深处达到一米半。

“以前发现问题我们要向街道反映,街道找到相应的部门,部门再派单解决问题。”林伟锋说,如今用“越秀先锋”,不用社区去找人解决问题。上传的事件基本当天就响应,防汛期间则更快。

自今年入汛以来,越秀区人民街充分发挥“越秀先锋”和“一键通”APP两个指挥调度平台功能,与区城市运行综合指挥中心和应急管理、建设水务部门上下联动,形成防汛救灾“一盘棋”工作格局,以大数据手段有力支撑抗汛工作,实现平安度汛。

坚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是提升广州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大命题。近年来,越秀区持续完善以实体网格为基本单元、全区上下协同响应的治理机制,着力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围绕“怎么干”的手段,越秀区创新打造“服务集成、一网统管”的智慧治理平台,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以打造全省首个“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示范区为重要契机,形成“一中心三板块”数字政府核心体系,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实现跃升。打造集“城市大脑”数据展示、城市运行管理、三防系统、网格化服务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2345政府热线调度为一体的智慧指挥平台,汇聚来自133个成员单位的37.3亿条数据。

打造“越秀先锋”“越秀人家”“越秀政务”三张掌上治理网,开发AI智能网格秘书,提升城市管理、应急指挥、视频调度效率,实现简单事件快速认领,复杂事件协调联动,事件流程实时监控,各环节精确到秒,确保应急事件及时处置。

此外,持续提升“指尖办”服务能力,实现行政许可事项网办和最多跑一次率“两个100%”、67项居民事项和655项涉企事项“指尖办”,29项社区事项全部实现“零跑动”。“越秀先锋”项目荣获全国数字治理十佳典型案例、广州市市域社会治理十大创新项目,“越秀人家+越秀先锋”案例获评广东城市基层党建示范案例。

通过明确基层治理“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越秀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明显提升。下一步,越秀区将持续聚焦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答好疫情防控这张基层治理重大考卷,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线视点

十年:

简单与不简单

“钟叔,我们来看您啦。”“快进来坐,快进来坐。”端午节前一周的周四,钟九叔家里一改往日的清静,欢声笑语传出窗外。

这样的情景,每一个节假日前都会上演,十年一直如此。自2012年起,越秀区启动万名机关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百个机关支部结对帮扶社区的“双结对”工程,钟九成为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与越秀区珠光街珠江园社区结对帮扶人员。

今年75岁的钟九离异后一直独居,儿子也不在身边。自2012年以来,区儿童医院医务科科长颜海青一直坚持上门慰问,尤其是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他会根据老人身体情况选购适合的慰问品,跟老人拉拉家常,了解老人的生活需求。

“我们也没做太多的事,就是日常的探望。”说起这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颜海青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很普通的工作,只是时间长一点而已。他还记得,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钟叔一个人独居比较孤独。“很多时候跟他聊一段时间他就很开心,所以我们一直坚持下来。”颜海青印象最深的就是聊天时看到钟叔开心的笑容。

2018年,越秀区升级实施机关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三结对三提高”党建先锋行动,在全区各级党组织中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提高组织力”“治理结对联动,提高战斗力”“帮扶结对同心,提高凝聚力”三大系列活动,将结对内容从单一的帮扶困难党员群众拓宽到党建结对、治理结对等领域,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期间,钟九从越秀区珠光街珠江园社区搬到了荔湾区芳和花园,颜海青和结对帮扶小组成员仍然坚持每个节假日前去慰问。有一次,钟九的脚受伤,颜海青和护士一起去家里慰问,帮他敷药换药。此外,颜海青和团队成员还会评估他的健康状况,给出正确的健康指导。

有一次,颜海青在评估健康状况时,发现钟九的血压太高,劝说他去医院看看。钟九不愿去就诊,颜海青只好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一起多次上门劝说。经过及时处理,钟九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如果你们不关心,这些病自己发现不了。”如今,钟九已经知道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今年端午节前,区儿童医院副院长张涛连同颜海青一起上门慰问老人。了解到钟九平时不定期到社卫中心或药店测量血压有所不便,张涛出资购买血压计赠送给钟九。端午节前一天,颜海青再次来到钟九家里。“每天定时评估血压情况,并做好检测记录。”他手把手教会老人正确使用血压计方法。

经过十年暖心慰问、沉淀真情,如今的钟九比以前更注重自身身体状况,每天定时自我检测。一有特殊情况,就跟颜海青电话联系。“很不错很不错,不简单啊不简单,十年时间啊。”钟九连连感叹。

2012年至今10年来,越秀区年均安排万名党员与9500余名帮扶对象结对,累计联系走访帮扶对象近47万人次,送出帮扶资金和慰问品价值约2617万元,提供就业机会5156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4336件,帮助实现就业483人,有532人成功脱贫。(南方日报记者冯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