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街道绘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图景 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2022-06-22 08:12:51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变化真大,我都认不出这个地方了,这里以前是哪儿?”从外地回深圳光明区新湖街道新羌社区探亲的陈伯感慨万分,昔日的乡村彻底变了模样:杂树丛生的猪婆山变成了红墙绿瓦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新陂头一条破旧巷道变身具有岭南韵味的商业风情街,黑臭的新陂头河变成了水清岸绿的湿地公园……

新羌社区的变化只是新湖“三天一小变,一月一大变”的缩影。陈伯的感慨不仅是很多老新湖人的共同心声,也是让所有见证者震撼、建设者自豪的事实。近年来,新湖这片昔日落后的区域走到了历史的“聚光灯”下。作为光明科学城的核心区、深圳北部中心的中心区,新湖落户了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光明科学城启动区等高端科教资源,深圳科学馆(新馆)、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等高品质配套资源。经过数年赶超奔跑,如今的新湖人居环境、公共配套加速蝶变,发展动能、产业质量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文明创建日趋深入,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从昔日农场到今日科学城,新湖街道抢抓时代机遇,赶超奔跑,推动实现环境更美、产业更强、居民更富、治理更优,走出了一条超大城市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

美丽蝶变

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新湖辖区,茅洲河最大的一条支流新陂头河,水波粼粼,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旺盛生长。由原来河道泥沙淤积、生态环境较差的河流,变身现在水清岸绿的河道,新陂头河的重生得益于中山七院周边景观提升项目。

化腐朽为神奇,在新湖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可见这种令人惊喜的美丽变化。随着光明科学城的开发建设,新湖从深圳一个落后偏远的区域,一跃成为重点开发的中心地带,成为全市形象变化最大的街道之一。

改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2020年4月,新湖街道打响打赢全域景百日攻坚战,奋战一百天打造了花海书吧、鹿珠广场、新湖广场、云环公园等一批高颜值景观。公常路、圳园路、光侨路、旧光侨北路沿线以及中大周边、中山七院周边等26个全域景观建设项目高效完成,核心区面貌焕然一新。2021年,新湖又建成项目16个,总投资额约1.2亿元;在建项目共8个,总投资额约2.5亿元。河流水质稳定达到地表五类水标准。PM2.5、PM10、空气优良率等多项指标居全区前列,新湖空气子站成为全区唯一参与省级评比的监测点位。

新湖辖区公园数量从街道成立时的3个增长到现在的58个,绘就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美好画卷。

在13个城中村改造全部获评市优秀项目,城中村变身靓丽“城中景”基础上,2022年,新湖选取新陂头村、楼村新村、圳美新村、畔湖村4个硬件基础较好的城中村试行宜居宜业宜游“三宜街区”创建工作。

交通路网的全面升级,也有力提升了新湖的城市能级。新湖街道楼村青年陈国鸿感慨,儿时记忆中的荔枝味道没变,生活质量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回忆,小时候跟家人出行,坐公交车到宝安福永凤凰站点,下车再换乘,3个多小时才能到上海宾馆。“如今,随着地铁6号线的开通以及光明科学城的建设,我实实在在感受到楼村不断向前的脚步。”

动能转换

迈入绿色科研经济新赛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连片的基本农田、大规模的光明小镇花海、深圳最大的水库光明湖……丰富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让新湖不仅有人居环境蝶变的优势,也有了发展“绿色美丽经济”的底蕴。

据了解,新湖街道辖区内基本农田净耕地面积为7919亩,约占光明区基本农田的60%,约占全市基本农田的26.39%,主要分布在楼村、新羌两个社区。楼村基本农田地块通过华侨城打造了欢乐田园项目,培育了采摘园、花海等特色项目,并在原牛根坳工业园打造了欢乐公社商业街;光明小镇2021年正式获评并挂牌“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新羌约6000亩基本农田吸引了绿田等现代农业公司,打造了鹏城农夫葡萄园、双晖稻田农场等休闲旅游业。

休闲旅游业的开发,让新湖居民有了更多家门口创业就业的机会。城市更新引领的集体经济蝶变升级,更是给片区带来巨大红利。以楼村为例,目前楼村社区股份公司最成熟的城市更新项目是第一、第二工业区,两个项目都已经召开股东大会顺利通过,项目将推动楼村社区建设成为一个富美宜居的“新楼村”。

创新动能的注入,则为新湖的产业振兴开拓了一条新旧动能转换的全新道路。公常路两侧,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科学城启动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卫光生命科技园等高端科研资源、产业载体纷纷布局。其中,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全部投用,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正式启用、永久校区动工建设。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了全国首个“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被纳入国家发改委推广的深圳经济特区经验举措47条清单。

新湖街道还积极为辖区重点企业与重点高校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成喜德盛公司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农学院与双晖农业公司等校企间合作。

以人为本

书写多姿多彩民生幸福答卷

位于光明科学城核心片区的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是光明区和中山大学合力打造的一所高规格九年一贯制学校,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学校最终将达到132个班的规模,提供学位6180个,成为深圳市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张白纸上擘画出的优质基础教育学校,是新湖优质教育资源跃升的一个缩影。除了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2021年,深理工附属高中也顺利开学。此外,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中大深圳附校二期正加紧建设,楼村幼儿园引入市第八幼儿园开办。从幼儿园到大学,一个全链条教育体系正在新湖形成。

一名新湖原住民感慨万分,“原来我们是深圳的教育洼地,现在我们的孩子能和科学家的孩子一起学习,社区的教育氛围也有了很大提升,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以人民为中心,新湖着力补短板强保障,民生幸福画卷越来越多姿多彩。2021年,位于新湖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新开放11个临床专科,门急诊总量增长81%,手术量增加42%,二期动工建设。新建社康工作站投用,投放AED救命神器11个,开展健康主题宣传活动37场,服务群众3200余人次。建成全区首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深入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2021年服务就业群体1908人次。发放各类保障金1100余万元,升级改造残疾人(老人)服务场地3个。新湖还正加快深圳科技馆(新馆)、科学公园建设,推动科学岛、西方美术馆、科学城体育中心、光明书城等精品地标动工。

从公共服务到政务服务,从原住民到新移民,都感受到了在新湖生活工作越来越多彩、越来越便利的巨大变化。光明云谷一侧是新湖街道行政服务大厅的新址,从2020年10月9日正式对外启用以来,新湖街道不断完善硬软件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目前,大厅开放服务窗口10个,进驻审批事项337项,全年接待办事群众约3.4万人次,受理事项2257件,办结率100%,好评率高达99%。

力量下沉

构建“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新体系

乡村振兴,有效治理是保障。尤其对于处于发展黄金期的新湖来说,一流科学城必须要有一流的治理。

顺应新变化,新湖坚持党建引领、力量下沉、智慧赋能、共建共享、法治保障,加快构建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现代治理体系,打造新时期乡村振兴的治理样板。

坚持党建引领,力量下沉,确立治理核心,设置9个片区网格,每个社区各3个,下设222个综合网格,每个综合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落实“一格一员”。将原基础网格员、城管协管员、管控分拨员整合成综合网格员共450人。全面加强党对网格的领导,在9个片区网格全部成立党组织,遴选社区“两委”委员、原全科网格长中的党员和街道年轻干部担任网格长,同时兼任片区网格党组织书记,由社区党委全面统筹下沉力量,实行巡查整治统一调度管理,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实现一支队伍管到底,解决了“看得见管不着、管得了又看不见”的窘境。

探索近邻党建,织密体系,实现多元共治。完善多元共治机制,建立片区网格党组织,同步在各片区网格打造“幸福邻聚里”服务站点,作为网格办公和服务阵地,定期开展党群服务集市及“邻里互助日”活动。定期开展结对共建,发挥党组织、党员核心引领作用,带动居民党员、楼栋长、物业公司等各类主体参与基层治理。

坚持智慧赋能,科技支撑,实现一网统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工业新技术,促进治理应用场景的开发,搭建3D治理模型及治理场景,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提高治理的预测、预报、预警、预防能力,用治理数字化推进治理现代化。

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改革,大大分担了社区党委的治理压力,让社区党委能腾出手来集中精力抓基层党建、党群服务、集体经济、社区建设等工作。

涵养城市

让城市文明匹配一流科学城

位于新湖街道的楼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广府古村落。新湖街道不仅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历史文化,让新湖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田园都市典范。新湖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归侨文化、农场文化等,在这片热土传承创新。

按照高质量高颜值要求,新湖活化利用辖区非遗、文物、古村等历史资源,策划一条精品展览路线,串联楼村古窑、陈氏植德堂、陈氏琬璧公家塾、楼村水井、楼村麻石巷等重要历史文化遗存,通过微改造的方式对展览沿线村落风貌进行优化,展示百年古村人文底蕴。同时,推进陈氏植德堂、陈氏廷美祖祠堂、楼村古窑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

从文化传承到文明创建,新湖从里到外久久为功涵养城市文明,塑造新湖的城市形象品牌,推动居民培养与世界一流科学城发展定位相匹配的文明素养。

为解决辖区“停车难”和“乱挂晒”问题,今年以来,新湖施划车位11400余个,其中电动自行车停车位约9250余个、机动车停车位1700余个,在建停车场停车位469个。其中包括协调海鑫光工业园挖掘约6800平方闲置用地建设停车场,释放200个停车位,现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中山七院周边停车难问题。并规划公共晾晒区2处,安装便民晾衣杆250余处。每日开展“无死角”清扫保洁工作,累计整改道路破损325处。实施城中村乱拉电线清理专项行动,整治电线私拉乱接累计725余处。

新湖构建了以街道为主导,需求牵引、群众参与的志愿者招募模式,通过开展卡点测温、交通文明劝导、巡河护河、疫情宣传等志愿服务,累计招募志愿者5500余名,服务时长12600余小时。(撰文:柳艳薛振华金畅摄影:钟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