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204个“四小园”刷新乡村颜值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村民的生活品质
2022-06-22 07:57:22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绿油油的草地、干净整洁的石凳、焕然一新的休闲设施……走访黄江镇多地,一个个崭新明亮的“四小园”十分夺目,凉亭、花圃、路灯都得到了极大的改造。午后时分,市民三五成群聚在一处打牌休憩,一派热闹景象。

去年以来,黄江镇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以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宜居为目标,各社区(村)充分利用街头巷尾的闲置地、“边角料”,以“四小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公园)建设为抓手,进行乡村风貌提升,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村民的生活品质。

截至目前,黄江已有204个“四小园”陆陆续续改造完毕,这些随处可见的“四小园”规模不大却紧贴居民生活,点缀在道路与建筑之间,不仅刷新了乡村颜值,让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也成为群众休憩、交流、娱乐的重要载体。

小公园让老村焕发新活力

“很舒服,现在有个地方可以给小朋友游玩,我们也可以和朋友坐下来聊聊天、散散步,很期待社贝村变得越来越好。”黄江镇田美社区社贝村居民黄女士说。

如今行走在社贝村的旧村中,硬底化后的巷道路面干净整洁,生活污水也不再暴露,社贝街边公园、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几个小公园崭新明亮,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休闲,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美起来,社贝村的老村旧村正焕发出新活力。

这里,一年之前却是另外一番模样:房前屋后生活垃圾、建筑废材等随处可见,道路坑洼,房前屋后的露天生活污水一到夏天就引来不少蚊虫。老村旧村的“脏乱差”一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顽疾。如何破题?

在黄江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推进下,社贝村着手从环境卫生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小微水体整治、危旧农房整治、田间窝棚整治等方面全面开展本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时利用清理出来的闲置地建设“四小园”,不仅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村容村貌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街边公园这块场地以前比较荒芜,植被损害严重,村民都不敢走近这里。”社贝村党委书记曾日强介绍,为了盘活闲置废旧土地,社贝村党支部积极谋划,从细节着手,将原本破烂不堪、杂草丛生的废旧土地利用清理出来,建设成为一个街边公园。

如今,社贝村街边公园已成为社贝村一大亮点。该街边公园被划分成三个区域,分别为休闲放松区、儿童游乐区、健康步道,可供村民活动遮阴休憩,同时兼顾儿童娱乐场所,营造出舒适氛围,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建设宜居社区。

除了街边公园外,社贝村休闲公园和口袋公园也是不少村民悠闲打坐、聊天的好去处。社贝村休闲公园位于社贝路,是一个开放式的广场小公园,公园配置有石椅、健身器材等便民服务设施。口袋公园则位于社平街和社贝路交界处,这块原本闲置的三角空地,如今已配备绿化工程及照明工程,怡人的环境、丰富的游乐设施深受周边居民的喜爱,成为居民休憩游玩的新场所。

为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社贝村还全面整治“破、烂、乱”的道路环境,让几个小公园周边的通车秩序得到大幅度提升。

康湖路是社贝村主干道之一,总长970米、宽16米,周边延伸出社贝1—7街,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脉络。升级前,康湖路和1—7街路面多处破损,两边人行道可行走空间狭小,房屋门前高低不一,整体道路环境欠缺。

经过改造升级后,全新的沥青路面,康湖路绿化也从中间改为道路两侧,并对道路两侧人行道进行修复和铺装,优化整体感观。街巷额外增设垃圾桶和绿化花池,对巷道管线也进行了集中整治。同时,道路两边规划停车位,在主干道交叉路口处增加红绿灯设施,进一步规范停车通车秩序,确保市民安全出行。

崭新宽敞的道路,规范的停车秩序,大大提高了社贝村内的通车效率。“加上几个小公园,现在村里越来越热闹了。”曾日强说。

小公园增添百姓“微幸福”

随着黄江镇乡村振兴从“点上出彩”向镇村全域拓展,走进黄江镇三新社区黄京坑村,改造完工的三新社区公园、黄京坑街心公园及小公园让人焕然一新,多个小公园在村庄内串点成线,精雕细琢提升乡村颜值的同时,也为老百姓日常生活增添了“微幸福”。

近年来,三新社区广场公园绿化空间屡遭挤压,绿地频遭破坏,绿化色彩单一,植物种植搭配不佳,缺乏特色植物,植被层次杂乱、景观性差,篮球场和游玩设施陈旧。

为改变现状,黄京坑村着手对三新社区公园施行“美容术”,消除卫生死角,栽种花草绿植,增加全民健身设施,修复损坏的休闲设施,为居民提供更为便利、舒适的户外运动和活动场地。

走进黄京坑小公园,则可以看到弧形长廊色彩丰富富有层次,空间设计上还增添了活动区域和儿童游乐设施,让公园更有趣味性和参与感。

此处环境的焕然一新,让周边居民张先生有感而发:“以前这里到处都是杂草还有垃圾,我们走到这里的时候都是匆匆走过去,这里改造完成后,我经常带着小孙女来这里游玩,绿植多了,环境也变好了,为我们周边居民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可以休闲活动、亲子互动的场所。”

此外,黄京坑街心公园也将原本杂乱的空地进行提升改造,打造成“口袋公园”,成为周边群众日常活动的重要场地。

“三新社区公园、黄京坑街心公园及小公园在全村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境优美的休闲游憩场地。”黄京坑村党委书记张锐亮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四小园”出现在街头巷尾,成年人相约锻炼聊天,孩子们相互玩耍嬉戏,村民们有了更多的休闲空间。随处可见的“四小园”让“出门见绿”成为现实,一个个“四小园”连点成线,构成了村庄的绿化和景观带,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黄京坑村还在管理上下足功夫,通过制定《黄京坑村乡村振兴项目日常管养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日常植物修剪、苗木补植、病虫害防治和设施器材定期养护维修,让“小而精”的“四小园”实用耐用,发挥绿化美化、便民惠民的作用。

文化元素让乡情触手可及

“现在村里把几个‘四小园’打理得很漂亮,村里环境也越来越好了!”黄江镇长龙社区村民曾婆婆乐呵呵地说道。一个个小花园、小公园点缀着社区,“门前种花,屋后种菜”的田园生活,正在长龙变为现实。

在长龙社区南山坑排洪渠边,原本有一块约4000平方米的空地杂草丛生,经常出现抛洒建筑渣土和无主建筑垃圾等现象。

为提升社区城市面容面貌,缓解社区日益增加的停车压力、提升南山坑排洪渠的景观。经过长龙社区“两委”干部、村小组负责人、监事会联席会议研究讨论,决定向“民生微实事”申请实施《长龙社区南山坑排洪渠景观提升及停车场建设项目》。

随着项目完工,该空地被打造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的小花园,疏通治理后的南山坑排洪渠也焕然一新,处处彰显绿意,周边设置的停车场则缓解了停车压力,为社区建设生态环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围绕社区文化亮点,打造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项目,长龙社区还深入挖掘有特色、有深度、有温度的乡村振兴项目。

在长龙社区老围村后山坡,有3棵树龄均超百年的细叶榕树,其中两棵甚至有160多年的树龄,2003年被市列为三级保护古树名木。通过对榕树头升级改造,长龙社区周边环境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增设休闲设施,为村民打造一个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此外,长龙社区还升级改造上流洞小公园,在建设“四小园”的过程中,融入了党建与文化元素。长龙社区党工委书记蔡伟华表示,长龙社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挖掘自身文化资源,激活红色要素,将红色主题和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力”。

当“四小园”连接起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它已不仅仅是休闲之地,而是让老村民们有了可“触摸”的乡情,令年轻人知道自己从何处走来,更使游客们能够了解地方特色和文化。以“四小园”为窗口,长龙社区历史与文化润物细无声地传承,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撰文:蔡子航韦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