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绿能涌动助力高质量发展 “延伸链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2022-05-30 10:48:16 来源: 安徽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阜阳市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十大特色产业之首,提前布局新能源产业,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积极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清洁发电、储能、场景应用等一体联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七位一体”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阜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去年以来,阜阳通过开展一体化、产业链、基金群招商,在新一轮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按下了“快进键”,相继引进了三峡能源、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国家电投、赛拉弗等一批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着力打造风电、光电、火电和热能、储能、氢能、生物质能“七位一体”新能源产业集群,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清洁发电、储能、场景应用等一体联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中原地区新兴制造业和新能源基地。

“十四五”时期,阜阳市将积极抢抓“双碳”发展机遇,全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低碳、循环、可再生能源产业,提升能源保障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聚焦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做好风、光、火、热、储、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发展“七位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清洁发电、储能、场景应用等一体联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目前,阜阳市围绕发展新能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正在加快推进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阜兴新能源国内首个年产20GW N+超高效太阳能单晶硅片、中科海钠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安徽赛拉弗光伏组件及电池片生产和三峡·金风科技新能源产业园、东方电气氢能产业科技园、国电投铁-铬液流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打造全国风光储一体化示范基地。

阜阳市以构建新能源产业链为切入点,坚持系统性开发,建立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和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全力打造“七位一体”产业集群——

构建风电高端装备全产业链,打造“双百亿”装备制造产业园。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带动上下游协调发展,从电机、叶片、塔筒到整机制造、风电开发,风电高端装备全产业链雏形初现。风电装备智能制造创新示范项目已开工建设,主要生产整机大部件,一期将实现年出货量50万千瓦,全部投产后实现年出货量100万千瓦、产值25亿元。近期,中车风力发电机、天杉高科、江苏保龙等风电设备企业纷纷来阜洽谈合作。谋划建设阜阳市三峡·金风现代能源创新示范产业园,总投资100亿元,总规划占地2400亩,主要承载现代能源(风、光、氢、储能)生产、研发、检测等全产业链及配套设施项目。

打造完整光伏产业链,以阜兴晶体、三峡能源、燕龙基、赛拉弗等光伏上下游企业为核心,推进N plus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光伏玻璃、电池片、光伏组件等重点项目建设,建设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电项目和一批集中式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建设华润电厂二期2×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推进电厂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

加快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据勘测,阜阳市浅层地热能总储量65.573×1013千焦/年,合2241万吨标准煤/年,开发利用后可减排有害物质5416.67万吨/年。

瞄准新型储能技术,打造储能示范项目。落地全国首条GWh级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加快建设三峡能源阜南储能30万千瓦/6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引进国家电投铁-铬液流电池示范项目,签约国家电投集团科研院阜阳研究中心。

加快发展氢能产业,重点建设东方电气 (安徽)氢能产业科技园、中科昊海超纯液氢项目等,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车示范推广应用。

深入推进农村能源革命,重点发展生物质产业,率先发展生物天然气,打造生物天然气样板示范,与皖能集团合作成立省级生物天然气开发平台,在全市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生物天然气阜南“三全”模式。 2021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65%,其中秸秆产业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的70%以上,较去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质量明显提升。 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签约项目奖补、标准收储中心奖补及产业化利用奖补共计7132.55万元。

阜阳市在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实施安全降碳,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稳步推进煤炭有序替代转型。 2021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30.29亿千瓦时,较2020年增加3.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186.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截至2021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202.7万千瓦,同比增长25.6%。其中:生物质发电25.04万千瓦,同比增长17%;风力发电3.8万千瓦,同比增长1420%;光伏发电约 174万千瓦,同比增长24.5%。截至2022年4月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22.3万千瓦,其中:风力发电7.4万千瓦,光伏发电19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25.335万千瓦。全市2022年在建和计划开工的新能源发电项目总规模达200.75万千瓦,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建项目1个,装机规模1.5万千瓦;风电在建和计划开工项目 11个,装机规模122.25万千瓦;光伏发电在建和计划开工项目7个,装机规模137万千瓦。

“延伸链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阜阳市节能环保产业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发展势头十分强劲。铅蓄电池和锂电池再生利用、再生塑料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再生铅生产基地和中原地区最大的再生塑料基地,华铂科技、天能集团已成长为产值超百亿元的节能环保企业,2021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766亿元。

近期,为加快界首田营科技园和太和肖口工业园一体化发展,阜阳组建并挂牌成立了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进一步推动阜阳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当前,阜阳正在依托南都、天能、骆驼、超威、五矿集团长沙矿冶院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再生铅精炼及深加工产业,不断完善锂电池再生产业链,加快发展再生塑料产业,持续壮大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

阜阳市不断延伸节能环保产业链条,大力引进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发展高效节能通用设备制造、高效节能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发展源头减量、资源化、再制造等新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争创省级资源循环利用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推动实现减碳、节能、降耗的目标。

优化发展目标 科学谋划未来

进一步优化发展目标。科学谋划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产业发展重点,明确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产业。充分发挥阜阳经开区、阜合园区、首太园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主战场作用,提高产业链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2022年,新能源产业力争新增10亿元以上项目6个,新增亿元以上项目14个;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实现产业规模9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7%左右,新增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全力抓好已签约项目投资进度。 “十四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以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发展为主战场,初步形成以新能源(电池)回收再制造为核心,以太和县先进环保装备制造、界首市再生铝循环利用、阜南县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界首市再生塑料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的“一核多翼”发展格局。

进一步健全工作格局。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强化专班组织赋能,充分发挥县区及工业园区主战场、主阵地作用,做实定期外出招商、分层级调度、重点企业培育等各项工作,合力服务保障项目招引落地,推动解决项目招引和落地中的要素制约问题,形成各方协调、扁平高效的工作格局。阜阳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双招双引优惠政策指导意见,在项目落地奖励、经济贡献奖励、运营成本补贴、经济扶持、产业项目扶持、招才引智奖励、引荐奖励、“一事一议”政策共10个方面,对直接投资或合资新上项目给予政策奖励或者扶持。专班将加大宣传,全程服务,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充分发挥专班协调调度、全程跟踪、精准服务等职能,各项工作推进上下贯通、左右融通、全盘畅通。进一步收集长三角和沪苏浙先发地区加强节能环保产业的配套政策,尤其是各项土地、规划、能耗、金融、环保、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及时吸纳采用,完善该市节能环保产业链政策体系。

进一步推动项目落地。对于新能源产业,结合“三个百亿”项目和2022年重点项目,提高谋划质量。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节能环保产业,既要持续关注天能集团、南都集团等龙头企业新投资计划,又要围绕补链延链,多渠道收集招商信息,切实做好项目招引工作。加大项目推进力度,落实“专班专责”推进机制。对已经开工的项目要抓紧投资进度,已经签约的项目加强保障尽快开工,在谈的项目加快跟踪尽快签约。专项协调解决首太产业园项目能耗容量指标、基本农田调出指标、成片开发编制方案与产城融合规划冲突问题。

进一步强化对接招引。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紧盯沪苏浙地区产业转移和资本外溢关键期,尤其是与苏州结对帮扶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长三角节能环保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主动与沪苏浙地区涉及节能环保产业的科研单位、重点园区、领军企业,加强对接交流,寻求合作机遇,开展技术研发,构建合作联盟。积极搭建招引平台,激活行业商协会作用。创新招引方式,采取面对面、点对点、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以企招商、以商招商,推动全市联动错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