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乡村文化资源“活”起来 以文化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2022-05-06 15:08:56 来源: 淮北新闻网
关注河南热线

乡村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好乡村文化振兴土壤,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多方位深挖保护,让乡村文脉“立起来”。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开展乡村文化资源调查。近年来,陆续发现赵瓦房传统村落、赵集二级扬水站、程村古堡等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加大专项财政资金投入,先后对小李家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古饶赵氏宗祠(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司令部旧址)等一批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修缮。先后建成钟源阁民俗文化博物馆等10余家乡村民俗文化馆,保护乡村文化遗存,留住乡村美好记忆。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四级名录体系,现有1个国家级项目、12个省级项目、66个市级项目,编纂出版《相城印记》《相铚拾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综合性资料汇编。打造非遗精品展示厅,征集展品280余件,实物展出泥(面)塑、竹(木)雕、草编等32项非遗项目,对临涣茶馆饮茶习俗、杠子馍等非遗制作模型现场展示。

多形式展示传承,让乡村文化“活起来”。不断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夯实乡村群众文化阵地,建成村(社区)级综合文化中心434个,覆盖率达98%。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群众文化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乡村春晚”“云上过大年”“我们的节日”“庆祝建党100周年”等系列文化活动。杜集区、濉溪县临涣镇获评安徽省文化艺术之乡,杜集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荣获安徽省“2021年春节期间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线上服务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村晚的台前幕后·安徽》入选全国“村晚”短视频最佳故事榜单,为安徽省唯一入选作品。广泛开展“非遗”五进活动,2021年开展非遗戏曲进乡村巡演60场,剪纸、面塑、泥塑等非遗技艺进校园共1010课时,濉溪县五铺中心学校和濉溪县民间职业泗州戏剧团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多维度融合利用,让乡村旅游“火起来”。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围绕柳孜运河遗址世界文化遗产“金字招牌”,积极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目前已建成隋堤景区、柳孜文化园、荷塘月色等景点。评选推出淮北市首批研学旅行基地,濉溪县五铺农场现代农业旅游庄园、烈山区秦楼生态园、杜集区天悦生态农场等10家单位入选,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文化、长寿文化、石榴文化等特色乡村文化旅游,榴园村、南山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烈山镇、临涣镇、双堆集镇入选省级特色旅游名镇,榴园村、南山村、黄新庄村、淮海村入选省级特色旅游名村。传承乡村美食文化,打响榴园地锅鸡、南坪响肚、临涣培乳肉等乡村特色美食品牌,榴园村、临涣村获评全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举办石榴文化节、临涣民俗文化节、运河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以乡村文化节庆活动带“火”乡村旅游。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深入挖掘乡村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内涵,以文化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在彰显文化自信中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首席记者 王守明 通讯员 朱桂发 王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