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依托河长制开展联合治理
2022-04-27 08:00:01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在鉴江河吴川市段,清澈的水面泛起涟漪,万里碧道上陆续有人来散步,在碧道一侧,红花锦簇,绿意交织。近日,湛江市召开2022年全市河长制与水利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总结去年湛江市河湖长制和水利工作,研究部署2022年工作任务,推动湛江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会议就吴川河湖“清四乱”工作经验作了介绍。

近年来,吴川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抓重点、攻难点,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以河湖“清四乱”为抓手,全面落实河长制管水、护水、治水工作责任,加快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有效促进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还堤于民

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行动

“夜晚时,我经常看到很多市民在碧道上跑步,在这里吹着风很舒服。”住在鉴江附近的居民孙先生说,虽然他在外地工作,但只要一回到家里,便时常在江边散步。

吴川市水务局河湖股股长肖广峰介绍,碧道改造前,有些生活垃圾呈小节点式分布在江边。碧道的成功建设,既解决了河道两旁乱放垃圾的问题,又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是全市共同努力的结果。”肖广峰说。

近年来,吴川健全机构,压实责任,及时调整更新各级河长,制定河湖“清四乱”实施方案,统筹指挥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具体实施。为注入资金活力,吴川将河湖“清四乱”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效解决镇(街)经费紧缺问题,并以镇(街)为单位,分三阶段按时间节点有序实施。据悉,2021年以来,吴川共开展联合督查35次,发出督办函23份,有力推动河湖“清四乱”工作深入开展。

用好护水“指挥棒”是治水的关键。吴川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总河长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河湖“清四乱”工作。吴川市领导带头坚持每月巡河,率领有关部门深入鉴江、袂花江、小东江等河流排查,研究部署、推动落实河流综合整治、“清四乱”专项行动等工作。

升级联合执法机制,吴川努力打好护水攻坚战。吴川全市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组成联合执法队,各镇(街)相应成立清拆队伍,全面负责整治河湖“四乱”问题。

去年以来,吴川先后5次组织联合执法行动,对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库区非法养殖场和省遥感的鉴江沿岸乱搭乱建乱堆放等进行清理。通过清理45宗“四乱”点,吴川完成“四乱”扫尾工作,并在跨界位置设置6个视频监控点,利用科技手段让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无处遁形。

“河湖长+检察长”机制促河湖治理再升级。此前,吴川市河长办、检察院在联合巡查过程发现,在距离曲江水库库区不远的地方,有群众在旁边开建大型生猪养殖场,涉嫌非法占用河道和无证排污。生猪养殖场如果没有配备合格的排污设施,产生的猪粪、污水容易污染水库和土壤土质结构。

曲江水库库区地处吴川市和化州市交界处,吴川市河长办、检察院迅速将问题线索分别向茂名化州市通报,经过双方实地调查取证。通过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两地检察院发检察建议书监督促生态环境部门全面整改养殖场。

目前,吴川全市各级河长常态化开展巡河工作,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处置问题。2021年,吴川市各级河长开展巡河12204次,发现问题206件,并圆满完成38宗水利部遥感“四乱”问题和184宗省遥感“四乱”问题整治,以及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库区非法养殖场清理整治工作。

还水于民

依托河长制开展联合治理

过去每年汛期一到,人们脑海中总是会浮现三个字——水浮莲。快速生长的水浮莲,适应性强、繁殖快,易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没有天敌的它们,一度成为水上霸主。及时清漂,是对付水浮莲的有效手段,也是吴川还水于民的秘诀之一。

秦村河从一片“水上大草原”变成村民垂钓之地是吴川常态化实行清漂、依托河长制开展联合治理的生动注脚。秦村河是跨界河流——鉴江支流袂花江的一级支流,流经茂南区鳌头镇、电白区小良镇与吴川市兰石镇、覃巴镇。没有实行河长制前,此条河流因无人管理,常常是水浮莲堆满水面,垃圾遍布岸边,让附近村民避之不及。“之前,每次从桥上去对面的市场赶集,都会加快脚步,因为河边散发的气味太臭了。现在饭后我经常和家人一起去河边散步消食,变化太大了。”兰石镇名利村村民梁霞燕说。

过去,上下游两岸治水步调不一,这给治水带来极大困难。眼看有些区域已经清漂完成,结果一场风、一场雨,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同时也极易引发不理解,导致不欢而散。

跨界河流如何联动治水?秦村河给出了答案。去年,吴川市河长办与茂名市茂南区、电白区河长办共同签订秦村河跨界河段合作治理协议。签订合作协议后不久,吴川市联合茂南区同步清理秦村河跨界区域水浮莲。两地分别安排钩机两台、竹排2艘、工人10名,参与到河面清理工作中。竹排拦住流动的水浮莲和垃圾,将其捞到岸边,然后钩机上场,快速清理野蛮生长的水浮莲,统一清理活动持续两三天。

如今秦村河已经走上日常化清理的正轨,各个负责区域均引入第三方保洁公司,开展专业清理。据相关部门监测,2021年秦村河跨界河段水质均值为Ⅳ类,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俨然成为秦村河的新名片。

据吴川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清漂非一日之功,需要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发力,并构建良好的长效机制,“穿针引线”让治理更有力度,以“机械+人力”方式,使漂浮物清理又快又干净。

早在2020年8月,吴川建立了“清漂”保洁长效机制,并通过购买第三方社会服务形式对13条市级河流开展常态化水浮莲清理和日常保洁,累计投入保洁资金1200多万元。今年以来,吴川继续加大河流“清漂”力度,加密水浮莲清理频次,做到一聚一清,并做好日常保洁工作,同时,督促各镇(街)做好各辖区的支流、内河、灌排渠的水浮莲清理工作。

今年吴川计划投入900万元开展河道清漂工作,目前已投入资金约300万元,共清理水浮莲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有效避免水浮莲大量堆积繁殖,基本保持了河面干净整洁。

促水质达标

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

河湖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美丽河湖“幸福网”,需多个方面发力,久久为功。近年来,吴川强化城乡污水处理,化解“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的难题,守护碧水清流。

吴川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强化污水处理能力,是全面管护河湖的保障。吴川生产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关系到民生福祉,为确保污水达标排放,改善水体质量,吴川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黄坡镇区生活污水处理为例,目前黄坡镇已建成运行镇级污水处理厂一座(1万吨/日),已建截污管网10.3公里。其中,黄坡工业园区管网3.5公里,黄坡镇区截污管网已纳入吴川市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捆绑打包PPP项目中加快推进,设计管网11.241公里,目前已完成6.8公里。在黄坡镇区管网建设期间,吴川已建成三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总污水处理能力4200吨/日),对黄坡镇人民公园、碧桂园和沿江路涌儿尾区域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此外,吴川加快重点流域内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乡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

在完善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吴川10个建制镇,共建镇级污水处理设施9座(覃巴镇区污水纳入滨江污水处理厂处理),均已全部建成,其中兰石、黄坡、浅水、长岐镇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委托运营;王村港、樟铺、塘㙍、振文、吴阳镇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调试。

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助力乡村环境提升的重要举措。在吴川1409条自然村中,其中936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由吴川市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捆绑打包PPP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已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自然村484条(PPP项目建成377条),完成率34.35%;已完成污水收集的自然村1137条,完成率80.7%。

此外,吴川继续加强养殖业污染源整治工作,积极推进“一场一策”工作,按照吴川市资源化利用“以奖代补”方案,以政策引导畜禽规模养殖企业加大投入,强化规模养殖场粪污配套设施建设指导。

今年1—3月,两断面水质持续达标,黄坡国考断面水质均值为3类,黄竹尾国考断面水质为4类。

■一线聚焦

吴阳镇霞街社区:

以“水”为笔

勾勒美好生态画卷

走进吴阳镇霞街社区,鉴江吴阳段天然江支流绕着村前,清波逐流,晚风徐徐,村民纷纷在拱桥上驻足,在亭台里谈笑风生。“之前,河道里经常堵塞,下雨天泥土混入江里,造成淤积,飘出臭味。如今大变样,江边成了村民都爱来的打卡点。”霞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林华庆说。

以“水”为笔,群众治水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从过去缺乏有效管理,到如今自筹将近1900万元打造疏江工程,霞街社区走出一条群众治水的成功之路。

群众齐心治水实施疏江工程

此前,鉴江支流、天然江内河霞街段河道严重淤塞,河面漂浮着垃圾,河水污浊,河岸的村民生活污水、垃圾随意倒入河道,不仅影响环境卫生,也不利于群众生活和生产。

在吴阳镇党委、政府和乡贤的推动下,霞街社区全力推动落实河长制,从此村前河道告别缺乏监管的历史,于2017年中正式开工实施疏江工程。那一年,霞街社区干群、乡贤和村民代表10多个人组成文明建设疏江工程委员会,讨论治理河道事宜以及资金使用情况。“村民都想把这条河治理好。”林华庆说。

据介绍,疏江工程主要对河道全线进行清漂、清淤、深挖、拓宽,不仅改善河道的面貌,还在河道两边用混凝土作护壁。通过对河涌的河床进行清淤,恢复原河床的深度,曾经闭塞多年的河道实现通流。霞街社区还建设7个污水处理池,完善全社区的污水管网建设,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再排放,从源头上解决垃圾、污水进入河道的问题。

在霞街社区,由于实行长效的保洁机制,人们现在很难在水面上见到漂浮物。

赋予治水更多文化内涵

判断环境的好坏,群众的眼睛、鼻子、耳朵就是最好的“检测仪”。据林华庆介绍,整治这条河,是霞街社区村民的梦,“在大家共同出钱出力下,这个梦终于实现了。”林华庆每周都要去巡河两三次,巡河成了他的一种乐趣。

如今,河岸两边砌起石护栏,雕刻精美,人行道和混凝土路面组成沿江道路。贯通社区东西两头,村民出行不再成为难题。河道两岸种植了绿色观赏植物。4个亲水台在绿植岩石掩映下更显幽静,是观江的绝佳之处。清晨傍晚,这里人气不减,除了本村村民,还有附近村庄甚至是镇上的居民来到霞街社区,领略生态魅力。

拱桥横卧河面。为纪念霞街社区始祖和三名进士,村民分别将拱桥命名为永公桥、状元桥、连捷桥、乡贤桥。“通过将村里的特色文化融入日常建设,赋予治水更多的文化内涵,这样利于增强我们村民的凝聚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林华庆说。

疏江工程整治的成功,实现广东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也引得周边村子纷纷过来取经。林华庆说,秘诀就在于上下一心,将力气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南方日报记者傅晓冰 通讯员李超兰张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