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多渠道“诊治”城市病 以城市体检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2-04-15 08:34:03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4%,生活在城镇的人口已超过9亿人。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大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学位资源紧缺、住房供需矛盾、基础设施老化……城市扩张中的种种问题也随之萌生,成为社会治理中的不和谐音符。

从外延式扩张到品质化增长,如何系统解决“城市病”问题,已成为高质量发展征程上一道必闯的关口。城市体检工作应运而生,广州作为住建部首批城市体检试点城市,持续探索“城市体检观察员”制度、群众满意度调查、城市体检信息台、全流程闭环管理等机制、举措,致力调动全社会力量,群策群力推动解决城市治理难点、堵点,打造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自城市体检工作实施三年多来,广州完成超过100个交通拥堵点治理任务,推动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0%,建成100余个公共停车场约2.5万个泊位……以多渠道、多角度诊断并解决城市问题,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看作城之大事,努力推动城市体检工作朝着常态化、本地化、信息化方向可持续发展。

调动市民参与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广州市民俞先生在金融行业工作,周末时他会利用休息时间到其他老旧小区走访调研。“我们的排污管漏了,健身设施也不够……”俞先生发现,街坊们口中念叨的事具有共通,和自己所在社区情况相似。

俞先生是一名新广州人,出于对自己生活城市的关心,2020年,他加入广州城市体检观察员队伍,每年随着队伍深入商户、社区调研,三年来,他发现广州城是个庞大的“身躯”,她的每一寸肌理都需要多方协同来保障其健康生长。

“我们在社区发调研问卷,问卷是专门机构设计的,包含三四十个问题,比如交通运输、社区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主题,都是和市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俞先生介绍,城市体检观察员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毛细血管中,及时收集市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这些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是诊断“城市病”的直接来源。

“生活在一座城市里,谁不希望看着它越来越好呢?但有些问题是可以即时解决的,有些问题则需要更多部门配合一起解决,需要些时间。”俞先生认为,目前,还有很多居民尚不了解城市体检工作,需要更多市民参与进来,共同传递大家对广州的美好愿景。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城市体检观察员”制度,目前已面向社会招募620名城市体检观察员,拓宽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一直以来,广州市倡导城市体检全民参与,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核心问题。

在番禺区德信路,早晚高峰期间常出现拥堵状况,成为年市民普遍反映的民生问题之一。番禺区城市体检办公室工作人员得知后,及时与区相关部门协调,由区交通运输局对德信路右转汇景大道实施交通优化微改造工程。

工程前后仅用了20天,将路口加宽2米并新建一条右转专用道,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根据改造路口前后交通流量数据对比,德信路—汇景大道交叉口北进右转交通量提升了10.16%;排队长度由改造前的54.3米缩短至20.6米,延误时间缩减了60.38%,大幅提升了交通循环能力。

“每一桩民生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各部门通力协作,作为区城市体检办工作人员,我们的任务是统筹各方资源,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共同策划解决方案,一方面是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另一方面就是要形成高效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番禺区城管办工作人员说。

在荔湾区康王路口,镬耳屋、满洲窗、趟栊门、鸟笼子……一个个颇具岭南韵味的西关元素散布在630方米的花园里,康王路邻里花园成为闹市里的一片静土。大人们在这里休憩聊天、孩子们在草丛附追逐玩耍,享受着被乡土植物包围着的岭南花园。

荔湾区城市体检工作负责人表示,针对老城区绿地资源分散的问题,该区自上而下推动邻里花园建设,将零碎的消极用地改造为具有岭南特色的花园绿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品质。小切口,大变化,邻里花园为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无论是城市体检观察员主动调研、还是城市体检办解决问题,或是相关主管部门自上而下主动推动,三年来,广州城市体检形成了多渠道、多角度的特色,通过充分调动全民参与,每年的主题集中反映民生与民声:如2019年关注交通拥堵、城市水浸问题;2020年关注城市公共卫生服务;2021年关注老旧小区微改造等问题。广州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以城市体检服务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增设三大领域

“老城市新活力”指标

统一收集、统一报送、统一回访、统一管理。每年,俞先生都会随机回访一些社区,看看之前提出的问题是否按时得到解决,再将解决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至此,城市体检观察员才真正完成了一次调研的全流程工作。此外,观察员们还会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在反馈中对工作进行评估。

“城市病”从“诊断”到“治愈”,广州积极探索“体检—提升—再体检—再提升”的良闭环管理机制,以跟踪方式推动问题“边检边改”,打造“发现问题—跟踪问题—推动整改—回应诉求”的可溯源工作模式。为从源头根治“城市病”,广州除搭建常态化、共治型治理台外,同样重视城市体检顶层设计,形成了“以区为主、市区联动”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由市城市体检办公室统筹各部门协同工作,在全市形成强大合力。

市城检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城市体检在各区深入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也被各区认可,城市体检不仅可以帮助“诊断”出区里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为各区发现区内比较优势,有助于区里全盘考虑发展规划。“市、区都会把城市体检工作反馈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让这项工作帮助决策层做出更加科学、精准的决策。”该负责人说。

在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广州对标国际标准、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发展指标等多维度数据,邀请专家团队、专业机构为城市体检出谋划策。针对住建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要求,广州制定实施《广州市城市体检工作技术指南》,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等8个方面,因地制宜分类细化,构建“65+55”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其中区级体检指标占55项。

目前,全市11区均成立了区城检办,各区在增补特色指标、制定落实治理计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化城市体检工作。如花都区系统总结8大城市问题,并在城市更新中创新运用体检成果,明确设施配套建议;荔湾区建立城市问题治理月度台账制度,完善“城市体检—问题反馈—决策调整—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天河区强调更广泛的公众参与,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群众满意度调查等。

年来,广州运用城市体检数据“六维诊断法”(标准规范、国内对标、国际对标、发展目标、历史趋势、满意度调查等),对各项指标进行多维分析,不断优化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提升城市体检的广度、深度、跨度和精度。

结合城市自身发展阶段与特色,广州城市体检逐渐形成了一套本地化的治理路径,围绕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广州市加重绿色发展、历史文化保护、科技创新等特色指标在体系中的影响力,特别增设多元包容、风貌特色、创新活力三大领域老城市新活力指标,精准服务城市建设和发展方向。

此外,借助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台、“穗智管”台的数据管理能力,广州搭建“城市体检评估信息系统”,集“数据采集、动态更新、分析评估、预警治理”功能于一体,实现全市25个市直部门在线联动报送数据、实时测算,构建城市体检全市“一张图”。

广州市城市体检专家技术团队负责人表示,广州城市工作已形成纵向传导、横向联动的工作组织模式。城市作为一个多维、复杂的有机体,需要“行政+技术”的结合体对其进行长效动态监测。“城市体检在公共权力与人民诉求间搭起桥梁,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宏观建设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将个体感受作为城市治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该负责人说。(●南方日报记者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