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酒不敢喝?安全线咋守?听听专家怎么说
2022-04-12 15:56:11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康亚飞

近期北京、苏州等地出现韩国进口服饰携带病毒导致阳性感染事件,不仅引起消费者对冷冻食品的警惕,在酒类市场中也掀起了波澜,不少人担心:进口酒,现在是否安全呢?4月11日,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酒类行业动员会暨进口酒类行业疫情防控行政指导会,会上相关负责人就如何防范化解新冠病毒通过进口货物输入风险作出介绍。

进口酒安全线咋守牢?

进口货物在踏入国门前,我国的检疫关卡已为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加上了一层保障,但想要真正走到消费者身边,还需跨过多道监管“安全槛”。那么,进口酒安全具体是如何保障的?

11日,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酒类行业动员会暨进口酒类行业疫情防控行政指导会,郑州市酒类行业协会现场宣读《规范酒类行业经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倡议书,号召全市酒类经营者切实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及时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熟知“三清三不”要求,留存供货商的资质证明文件、销售凭证、进口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或报关单、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等相关资料,建立追溯台账,确保每一批次进口酒类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这些举措已成为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常规化的防控举措。”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督管理处负责人陆勇告诉记者,其中,“三清三不”制度,就是货物从哪里来要清楚、货物以什么方式过来要清楚、货物在哪里卸货要清楚;来源不明的货物不进口、未经核酸检测的不卸货、核酸检测不合格的不上架销售。

而签订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承诺书,即要求所有涉及货物进口业务的加工、商贸物流、批发零售等企业,签订经销使用进口货物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承诺书,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和监督检查。

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和河南省委、郑州市委高度重视进口货物疫情防控工作。郑州市局食品安全总监王德贤指出,从近期督导检查情况看,进口货物疫情防控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与问题,要求酒类行业协会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进口酒类生产经营者要压实主体责任,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职责。

冷链食品总中招,还可以放心食用吗?

这么多进口产品里,为什么总是冷链食品和其包装检测出阳性呢?罪魁祸首其实就是这个“冷”字。冷链食品的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因为基本具备低温潮湿、人群密集等特点,非常适合病毒的传播。不过,大家也不必太过担心。现有研究显示,进口食品及食品原材料总体阳性率较低,阳性样本主要集中在外包装,此外,部分食品表面病毒的载量较低,感染风险比较低。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各地出现的疫情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冷链从业人员感染导致的人传人,另一种是境外输入人员导致的人传人,而导致疫情扩大的超级传播事件都是人传人。他表示,我国目前的病例和感染均为散发性质,且绝大多数与食用食品无关。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曾表示,食品在煮熟加工过程中已经灭活病毒,此外,新冠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同时人的胃酸也足够强大,能将其灭活。

【链接】白酒投诉最多,遇到“老字号”“电商专供”要当心

2021年1月1日-2022年4月7日,郑州全市12315系统接到酒类相关投诉2228件,举报1246件,共计3474件。截至目前已处理3352件,处理率96.49%。

从销售方式来看,通过网络购买的1379件,占比39.70%;现场购买的1698件,占比48.88%;电话及电视购物等其他途径397件,占比11.42%。

从酒品分类来看,白酒2397件,占比69.0%;啤酒486件,占比13.99%;葡萄酒、洋酒66件,占比1.90%;其他果酒、米酒、黄酒、酒精饮料等共计525件,占比15.11%。

郑州市12315投诉举报维权中心主任罗湘豫指出,根据消费者投诉举报案件,当前酒类市场主要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互联网销售的酒类产品宣传使用“老字号”、“电商专供”等极限词语,普通饮用酒宣传保健功效等广告宣传问题;通过线上购买产品付款后商家推拖不按时发货或虚假发货,产品符合兑奖条件商家无理由拒绝兑奖等问题;产品无标签标注、进口产品无中文标签、标签标注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等;出现产品过期、有异物,感官性状异常等质量问题;商家未取得授权许可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商品的行为;酒吧、饭店等寄存酒品不能按照约定提供商品等。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王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