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荥阳城外 陈列着国内规模最大汉代冶铁遗址
2022-04-08 15:53:16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

这里,发生了纪信假扮汉王、舍身救主的故事,曾经是楚汉争霸的主战场;这里,曾经荥泽水悠悠,鸿沟水荡荡,冶铁烟滚滚,见证了西汉河南郡第一冶铁工场的“高光时刻”。

如今,荥阳故城,仅剩下断续的夯土墙,满盛着一城的荒芜寂寞,但是,因黄河而兴的古荥汉代冶铁遗址,这个目前国内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较长的、汉代冶铁遗址,讲述着我国古代高超的冶铁技术。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设中国古代冶铁博物馆,对中国古代冶铁流程、技术进行系统性展示,为全国历代冶铁历史、遗址、成就提供展示空间,填补我国缺少古代冶金史专题馆的空白。

【见证】这里曾发生纪信舍身救主的故事 是西汉河南郡最大的冶铁中心

公元前203年(太祖高皇帝三年),当时的荥阳成为楚汉争霸的主战场。汉高祖刘邦一生多次遇险,数次被围,夏季四月这次被围荥阳,却是弹尽粮绝,“汉军绝食”,情势危急。

这时,刘邦手下一员大将站了出来。他就是纪信,曾经陪刘邦赴鸿门宴的几员大将之一,也是立过大功的人。

五月的一个夜晚,陈平让二千多名女子从荥阳城的东门出去,楚军立即从四面攻击这群女子。纪信乘坐着汉王的车,从西门出去。

楚军以为俘获了汉王,都跑到城东去观看。刘邦靠着这出较为狼狈的声东击西计策,带着几十骑人马从西门逃出去,让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拒守荥阳。

80多年后,楚汉争霸的风烟已消,汉高祖刘邦的惊魂脱逃成为典故,荥阳城西门外,却再度燃起了烟火。这不是战争的烟火,而是冶铁的烟火。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正值汉朝国力强盛时,他开始“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效仿秦始皇全国巡游,但是,各项的开支过大,财力无法支撑。国内的盐铁富商们尽管腰缠万贯,却“不佐国家之急”,选择袖手旁观。

为了解决财政收入问题,抑制豪强巨商的做大做强,汉武帝决定改变盐、铁经营模式。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任用齐地大盐商东郭咸阳、南阳大冶铁商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让两人与精于财政事务的桑弘羊共同谋划将盐铁业从富商大贾手中收归国家经营。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统计《汉书•地理志》内的相关表述,西汉王朝先后在27郡设有盐官35处,在38郡设有铁官46处,均由当时的大农令统领。

其中,河南郡有六处冶铁工场,分别位于弘农郡、河内郡、河南郡、颍川郡、汝南郡和南阳郡。荥阳城西门外便分布有一处,且是河南郡排在第一号的冶铁工场。如今,走在郑州博物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分馆中,一些陈列文物上,还刻有“河一”的符号。

两千年以后,这处兴盛于西汉中叶至东汉早期的冶铁遗存重见天日,考古发掘出的矿石加工场、四角柱木架坑、水井、水池、船形坑、陶窑、鼓风管等设施,向人们展示着以炼炉为中心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冶炼系统。

【遗址】因黄河而兴的重要手工业遗存 保存了一整套古代钢铁生产技术体系

“这是一个因黄河而兴的重要手工业遗存。”郑州博物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分馆馆长阎书广说,根据专家分析,冶铁作坊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推测出它在当时全国钢铁生产领域的领头羊位置。

说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就不能不说荥阳故城。驱车沿着大河路向西,在临近西四环时,越向西走,地势越高,荥阳故城,便建造在这片高于其它区域的高地上。

城依河建,荥阳故城位于古代荥泽西北岸,南侧为索须河,曾经的鸿沟已深埋于地下,向北可遥望黄河。

战国时期,魏惠王开凿鸿沟,引水入济。韩国灭掉郑国后,建都新郑,占据了黄河两岸的核心区域。此时的鸿沟,不仅成为韩国的南北通道,还成为列国群雄的“国际水道”。在鸿沟的带动下,鸿沟和荥泽周边,辐射涌现了一大批工商业大都会,大梁、陶、寿春、彭城等,在秦国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荥阳一直是东方枢纽。

秦大一统后,鸿沟水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荥阳故城北设敖仓,关中至关东形成了鸿沟——黄河——渭水的漕运转运线路,荥阳故城成为这条漕运线路的中转站。

汉武帝时期,实行冶铁官营,在河南郡设置铁官,荥阳故城外的冶铁遗址,为当时河南郡最大的冶铁中心。阎书广说,当时用于冶铁的铁矿石,大部分都是今山西境内的,它们依靠发达的漕运系统,被运送到荥阳故城,进行加工冶炼。

“古荥汉代冶铁遗址,是我国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较长的、同一时期冶炼技术高超的汉代冶铁遗址。”他说,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为研究古代冶金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材料,表明在二千年前我国生铁冶炼和加工已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大致达到了西方十七世纪的水平,创造了一整套我国古代钢铁生产技术体系,这在世界冶金史上是一个重大贡献。

【价值】这里有世界上已发现产量最高的汉代冶铁炉遗址

古荥汉代冶铁遗址,1965年发现并试掘,1976年春正式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1700平方米,发现两座炼铁炉遗迹。

遗址出土的三百多件陶器,从器物特征看大部分为西汉中、晚期遗物,个别属东汉时期,同时出土的十二枚五铢钱,亦属西汉中、晚期。

走在博物馆内,两座炼铁炉的地上部分虽然早已不见,但依然能从地下部分的规模,推测出当时的大体量和高技术。其中,一号竖炉遗址,炉缸呈椭圆形,有效高度为6米,容积约50立方米,日产生铁约有一吨。炉缸经高温已变成坚硬的蓝灰色,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产量最高的汉代冶铁炉遗址。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两座炉基都是用耐火土加小卵石夯筑,厚度近4米。炉子不同部位也选择了不同要求的耐火材料,基础坑处理为凸字形。根据介绍,这些都是在长期冶炼中不断改进竖炉性能以达到大规模生产的经验总结。

遗址内,还发现了煤饼。煤的发现和应用,在我国煤炭史和冶金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遗址窑中发现的饼形燃料,是经过加工制造的,并创造了通风条件使其充分燃烧,而这种作为燃烧的饼就是煤饼。

根据了解,煤用于炼铁的最早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根据《水经注•河水》记载,“北河又东迳龟兹国南,又东,左合龟兹川水,有二源,西源出北大山南,释氏《西域记》曰: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则火光,昼日但烟,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用”。

煤古称石炭,根据推测,郦道元的记载,当在魏晋时期。而古荥冶铁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在此前几百年,我国已用煤作为工业燃料。

【遗址】河南目前有23处汉代冶铁遗址 数量是国内最多

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内,展陈了一些刻有“河一”标记的文物。而在巩义冶铁遗址中,文物上则刻有“河三”的字样。由此可见,它们都处于西汉冶铁官营后的全国序列之中。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根据现有的资料搜集整理,近几十年来,全国被勘探发掘的汉代冶铁遗址有50处,地点遍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四川等省区。其中,约80%以上都集中在黄河流域,且以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发现的冶铁遗址最多,呈现出分布密、规模大、技术高等特点。

河南省已发现发掘的郑州古荥、巩义铁生沟、南阳瓦房庄、温县招贤村、登封阳城、鲁山望城岗、泌阳下河湾、新安县上孤灯、鹤壁鹿楼、安阳后堂坡、临汝夏店等23处汉代冶铁遗址。

究其原因,是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从夏商时代就是我国冶铸青铜的重要地区之一,并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青铜器。随着东周冶铸铁器的兴起,加之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战国和汉代的冶铁遗址更是遍布河南各地。

目前,河南省各地汉代冶铁遗址分布如下:郑州市3处;南阳市5处;焦作市1处;信阳市1处;安阳市3处;鹤壁市1处;驻马店市3处;平顶山市3处;三门峡市1处;商丘市1处;洛阳市1处。

【规划】将建设中国古代冶铁博物馆 为全国历代冶铁遗址提供展示空间

在博物馆内,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遗址所出土的文物,多为农业生产工具,或制作农业生产工具的模子。

遗址出土了铁器318件、陶器380件、石器8件和大批陶模。铁器通过金相检测,有灰口铁、白口铁、麻口铁、铸铁脱碳钢、古代球墨铸铁等。

这座汉代冶铁遗址,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地位。1986年10月23日,“金属早期生产及应用第二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郑州召开,世界近百名专家学者来到古荥冶铁遗址参观,与我国的专家学者一起,考察和研究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的冶炼技术、遗址规模。随后,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作出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是世界文化之宝的评价。

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荥阳故城(含古荥冶铁遗址)就被列入大运河项目中。

根据介绍,古荥汉代冶铁遗址,既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附属遗产,同时也是我国因黄河而生、依黄河而兴的重要手工业遗存,是古荥大运河文化片区重要展示节点。它对于展示中华文化发展的文化成果、科技成果等历史轨迹,展示黄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将来,这里还要建中国古代冶铁博物馆。根据了解,中国古代冶铁博物馆将依托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建设中国古代冶铁博物馆,项目占地约185亩,其中陈列展示馆50亩,遗址展示区135亩,建设面积约30000平方米。

博物馆将对中国古代冶铁流程、技术进行系统性展示,填补我国缺少古代冶金史专题馆的空白。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项目建成后,将为全国历代冶铁历史、遗址、成就提供展示空间,也将成为全国古代冶铁技术试验、复原、研究和公众互动的场所。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王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