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写海棠诗? 李白、白居易也没写过
2022-03-25 16:56:02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 摄影 白周峰

春分时节,乍暖又寒,甫晴又雨,海棠已绽,缀满枝头。3月22日,登封市人大常委会第42次会议召开,高票通过了登封市政府提请审议的登封市市树、市花的议案,会议审议决定,登封市市树为银杏树,市花为海棠花。

目前,碧沙岗公园海棠文化节正在进行中,海棠花海,人声如沸。然而,翻看与海棠有关的古诗词,就会发现基本都是晚唐以后的。我们所熟悉的“诗圣”杜甫,所留诗作中,竟然没有一首海棠诗。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太新鲜。让人疑惑的是,我们所熟悉的唐代大诗人,如李白、孟浩然、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等,也都没有写过海棠诗。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北宋的苏轼,南宋的陆游,可谓是爱海棠成痴,晚上点着蜡烛去看海棠花。那么,为什么唐代这么多大诗人没写过海棠诗?为什么到了宋朝,海棠诗大幅地增多呢?

【问题】杜甫不写海棠诗 有人甚至认为是母亲名字是海棠

杜甫不做海棠诗,这个现象最早是由晚唐诗人郑谷发现的。他在《蜀中赏海棠》中写道,“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他还自注道,“杜工部居西蜀,诗集中无海棠之题”。

郑谷认为,蜀地到处都是海棠花,成都草堂所在的浣花溪上更是比比皆是。那么,杜甫为什么不写呢?郑谷的解释是,无心咏海棠。

这个问题,在后世引发了众多诗人的讨论,可谓是众说纷纭。《声律启蒙》在“四支”部更是把杜甫诗集中无海棠的事儿写成了段子,让孩童们背诵。“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启蒙教育都这样讲,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就形成了刻板印象。

那么,为什么杜甫留下的诗作中,竟没有一首写到海棠呢?大河报·豫视频对观点进行了梳理,大概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失传之说,因为传说杜甫一生写了近三千首诗,但流传下来的仅有一千四百多首,也就是说,散佚了大部分,其中可能就有海棠诗。

其次是避讳说。宋人所编《古今诗话》有载,“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这是所谓的为尊者讳,不在诗作中直呼母亲的名字。但是,这一观点也遭到了驳斥,后面还会再度谈到。

还有观点认为,杜诗中无海棠,是因为在盛唐时期,海棠花还未受到重视。一直到晚唐,海棠才逐渐出现在诗作之中,到了宋代,海棠在诗词中成为现象级的存在。这种说法,颇具说服力。

【现象】李白也没写过 唐代多个著名诗人没有海棠诗

其实,唐代并不是只有杜甫这一个大诗人没有写到海棠。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查询李白、孟浩然、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等诗人的诗集,也没有发现有直接写海棠的诗句。

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义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在《读书的启示》(《新华文摘·2006年·19期》)一文中提到,“杜甫没写过海棠,李白也没写过海棠啊,韩愈、柳宗元也没写过海棠,元稹、白居易也没写过海棠。中唐前期只有一个王维写过一个《左掖梨花》,就是他在门下省值班的时候看见了‘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的梨花”。

同时,记者还利用一些全唐诗查询网站进行了搜索,结果发现与海棠有关的唐诗数量并不太多,且基本都集中在晚唐,还有的是横跨晚唐和五代两个朝代的诗人。

这一方面能驳斥上面提到的避讳说,如果杜甫母亲的名字真的叫海棠,难道说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的母亲名字也叫海棠吗?另一方面,还能佐证盛唐时期即便有海棠,也没有引起诗人的广泛关注这一观点。

上面提到,王维可能写过海棠。他的《左掖梨花》诗这样写道,“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写的是花落随风,被黄莺叼起,衔入未央宫。这是一首宫词,与宫怨有关。而所谓的“梨花”,便是海棠花。因为在晚唐以前,海棠也被叫做海棠梨。

晚唐诗人韩偓也写了一首《以庭前海棠梨花一枝寄李十九员外》。看题目好像是海棠和梨花各一枝,但是看内文——二月春风澹荡时,旅人虚对海棠梨。不如寄与星郎去,想得朝回正画眉——便能发现是一枝海棠梨,海棠梨便是海棠。

那么,“海棠梨”是否等同于“梨花”?如果是,则刘方平的“梨花满地不开门”,写的可能也是海棠;白居易的“玉容寂寞泪栏杆,梨花一枝春带雨”,也可能是海棠吗?由此看来,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

【解析】海棠一词中晚唐才出现 观赏海棠风俗晚唐才逐渐形成

那么,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海棠一词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海棠是中国的原生物种吗,如果是,为什么没引起诗人的注意?

《中国海棠花文化初探》(《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7卷第1期·2007年3月》)一文提到,大约二千五百年前的《诗经·卫风·木瓜》记载:“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根据考证,木桃为木瓜海棠或贴梗海棠,这是迄今为止能找到的关于海棠最早的书面记载。

唐德宗贞元年间,贾耽为相,著《百花谱》,书中誉海棠为“花中神仙”,此书为较早使用海棠这一称谓的著作。此前海棠多用“柰”概括,而柰,指的是中国绵苹果及小果类苹果属植物(不过,柰究竟是不是海棠,还是极个别的诗文中的“柰”为海棠,目前也没有定论)。

此后,海棠作为观赏植物的地位与声望日益突出,到宋代达到顶峰,甚至出现了研究海棠的专著《海棠记》和《海棠谱》。

另外,有观点认为,种植海棠其实在唐宋都流行,但观赏海棠的风俗,从发展到繁荣,有一个历程,一直到宋代,海棠才真正成为文人生活的一个部分。

仍以小荷作文网全唐诗、全宋词查询系统(收录38074首唐诗、21050首宋词)为例,输入“海棠”关键词,在全宋词中能搜到306条结果,而在全唐诗中仅有30条,而且全部是晚唐诗人所作。

在这里,还需补充一个观点。杨义认为,“盛唐直到中唐前期,海棠还没有成为诗人的意象。盛唐诗人更重视的可能是马、牡丹、苍鹰这些刚健华丽、魄力宏大的意象。海棠成为审美意象,是在中晚唐之后”(《读书的启示》(《新华文摘·2006年·19期》))。

【花痴】苏轼和陆游都在晚上举着蜡烛看过海棠花

有宋一代,苏轼和陆游,是两个出了名的爱写海棠的诗人。

苏轼曾写道,“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他爱海棠到了什么程度?有一天晚上,香雾空蒙,月光融融,他擎了一支蜡烛,走到海棠花下,痴赏着海棠。正所谓“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珍惜花开时光,同时他也怕晚上花睡去了,即便是深夜无人时,也要贪看一晌(“夜深只恐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在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的《黄州寒食帖》中,苏轼就写了海棠。“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他还写了一首《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题较长,诗歌也较长,为七言古诗。“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虽然只有海棠一株,但好过千万山野草木,更好过漫山的桃李。

南宋诗人陆游,竟然也喜欢晚上看海棠。“月下看荼靡,烛下看海棠。此是看花法,不可轻传扬”。

南宋时期,成都海棠,天下闻名。陆游写道,“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成都行》),“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海棠歌》)。海棠之美,让“六宫粉黛无颜色”了。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屈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