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小区挖野菜攻略”竟走红?专家:有风险!
2022-03-25 09:49:11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每年春天总不免看到人们挖野菜吃的新闻。

2020年春天,宅家已久的人们到户外踏青撒欢,顺便挖野菜、寻野趣。

今年春天,受疫情形势反复的影响,居民购菜需求激增,平台配送能力吃紧,部分隔离在社区的居民遭遇买菜不便。记者注意到,网络上近期流行起“封控小区挖野菜攻略”,一些原本教人们辨别野菜的科普文章,被用来引导购菜难的居民在小区挖野菜吃。

那么,这些野菜吃来安全吗?

专家提醒,野菜不是想吃就能挖,建议大家尽量管住嘴。

划重点!

记者为您梳理了一条挖野菜顺口溜:

李逵李鬼一家亲,傻傻分不清。

尾气中水杀虫剂,样样可残留。

老少过敏等群体,人人要当心。

自然生境很脆弱,口口且留情。

李逵李鬼一家亲,傻傻分不清

野菜是什么?可以作蔬菜或用来充饥的野生植物统称野菜,广义上也包括野生食用菌。

据媒体报道,曾有几名广东惠州市民出门踏青,在山上采摘了蘑菇回家吃。吃了这道“野味”的5人当晚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症状,其中3人病情危重,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

“蘑菇很容易采错,导致中毒。”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李振基说,比如红菇就有20种之多,但无毒性可放心食用的只有正红菇。

那么,避开高风险的菌类、曼陀罗等耳熟能详的有毒植物,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

错!

其他常见野菜也处处是“坑”,让外行人防不胜防。比如蕨类,其中除蕨、菜蕨、乌毛蕨、巢蕨可以食用外,大多数种类的蕨菜都有其防动物啃食的有毒化学物质。还有酷似野生水芹的石龙芮,是有毒的,但它和无毒的水芹外形非常相似,容易混淆。“所以,不熟悉野菜的人,千万不要搞‘荒野求生’,冒险采来吃。”李振基说。

尾气中水杀虫剂,样样可残留

每年春天,即便是在城市休闲公园,也常能见到赏花踏青的市民自备购物袋和小铲——挖野菜。市民看中它们“纯天然”的生长环境,觉得这才是妥妥的绿色有机食品。

其实不然。

专家提醒,城市公园的“野菜”,可能残留较多除草剂、杀虫剂和其他微生物,不宜食用。

北京教学植物园教师李朝霞表示,在真正的野外环境下,生物物种多样,既有以植物为食的虫,也有以虫为食的鸟,生物链完整,生态自然保持平衡。但在城市公园中,由于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动物种类也不多,生态不平衡,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弱,因此管理部门常常喷洒杀虫剂、除草剂等。

另外,为了促进水资源循环再利用,城市公园会采用中水来灌溉,也就是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指标的再生水。和正规市场渠道销售的蔬菜不同,这些“野菜”可能从中水中获得一些重金属或其他有毒物质,进入餐桌前,也没有经过农残抽检等程序,安全性难有保障。

专家还提醒,受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影响,靠近工业区或城市近郊路边的野菜不要采。

老少过敏等群体,人人要当心

专家表示,老年人、少年儿童和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在挖野菜和吃野菜时,更要格外当心。

少儿身量小、体重轻,少量食用微毒野菜就有可能出现中毒反应。老年人体质较弱,也需要注意自我保护。接触一些植物还容易引起人体过敏。比如,在云南一带,漆树籽可以榨油食用,但采摘过程中如果接触到漆树的漆液,很有可能会过敏。

专家建议,挖野菜后一定要认真洗手,避免植物毒性汁液沾在手上后抓东西吃,导致毒从口入。

大家都知道,食用野菜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口吐白沫等症状,很可能是中毒了,要马上送医。剧毒可怕,那慢性中毒呢?专家提醒,没出现明显中毒症状也不代表一定安全。野菜中可能含有铅等物质,长期大量食用,会在人体内蓄积,造成极大伤害。

所以,建议大家管住嘴。即便是少量地挖些常见野菜来吃,比如荠菜等,也要讲究烹饪方式。尽量不要生食,进行凉拌、清炒、炖煮等烹制前,一定要洗干净、焯水,减少残留杀虫剂,杀灭寄生虫卵。

自然生境很脆弱,口口且留情

“一些人为了追求药膳食补而大量挖野菜,这对植物生长和生态都是非常不利的。”李振基说。比如蕨类植物金鸡脚(金鸡脚假瘤蕨),可以全草入药,有祛风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一些人为此把金鸡脚连根带叶都挖走炖汤。现在,野生金鸡脚已经越来越少了。

此外,如石斛等野生植物,药用价值高,野外生长缓慢,也容易“遭人惦记”,因大量采挖而数量锐减。

“山里的植物,就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李朝霞说,“它们对保持水土、保持生态平衡,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所以说,野菜不是想吃就能挖,不能为了野趣伤生态、为了食补毁自然。专家建议,尽量从正规渠道购买蔬菜。

图为鱼腥草

艾蒿,常被和在米粉中做果团吃

败酱,俗称苦菜

来源:中国环境微信公众号 编辑:赵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