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真的太爽了,但我却不建议你掏
2022-03-03 09:51:57 来源: 大河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原创 腾讯医典

掏过耳朵的人都知道,掏耳朵,是真的好舒服!

不论是用手指,还是用棉签,不论是自己掏,还是别人帮忙掏,只要掏到,就是爽到。

但是,本着为健康着想的角度,我们真的不建议你掏耳朵。

为什么呢?这篇就来详细说说!

(当然,如果你实在想掏,典哥也为你准备了“安全健康掏耳朵的6个小技巧”,你可以下拉到文末查看哦。)

掏耳朵,只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爽!

我们的耳道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掏耳朵可以刺激耳道末端的神经,从而促进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就产生了这种让人着迷的“爽”感[1-3]。

而且,在掏耳朵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种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又称为“颅内高潮”“耳音”。

它是一种通过触觉或听觉等感官刺激,在你的颅内、头皮等部位产生的独特刺激感,令人极度愉悦,甚至欲罢不能[4]。

所以,很多人不仅自己掏,还会去专门采耳的店里,花钱请人帮忙掏。

掏耳朵虽然爽,但是和耳道发炎、损伤听力这些可能的后果相比,这点“爽”真是微不足道。

每年因为掏耳朵进医院的人可真是数不胜数。

搜索掏耳朵后耳朵“发霉”,新闻比比皆是。

(来源:微博@新闻晨报)

也有人因为总是掏耳朵,增加了患癌风险。

(来源:微博@凤凰周刊)

为什么自己掏耳朵这么危险?原因有下面3个:

1. 器具消毒成问题

在家掏耳朵,很难对工具做到严格消毒,就给了细菌、真菌“可乘之机”,引起耳道发炎,让耳朵“发霉”“长毛”。

2. 乱捅乱掏伤耳朵

给自己掏耳朵的时候,只能凭“感觉”在耳朵中掏来掏去,可能反而让外耳道皮肤破损,造成外耳道炎。

3. 掏耳朵深度难把握

有一些人觉得掏浅了不够“爽”,还想去掏耳朵的深处,这个动作就可能损伤鼓膜,甚至引起化脓性中耳炎。

所以说,为了一时的“爽”,承担这些风险,真是得不偿失。

看到这里你可能想问:不能掏耳朵?那有“耳屎”了怎么办?

其实,正常人根本不需要主动掏耳朵!放任“耳屎”存在,是对耳朵的保护。

“耳屎”的学名叫“耵聍(dīng níng)”,由外耳道的耵聍分泌腺分泌。它的作用主要包括:

润滑保湿、抗菌防噪、自洁防尘;

减轻声波对耳膜的冲击,保护耳膜,保护听力;

有效阻止飞虫入耳。

而且,就算完全不掏耳朵,你也基本不需要担心耳屎“塞满”耳朵。

耳朵本身就有自洁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随着我们每次说话、咀嚼,或是在睡觉时翻身,耳朵内的分泌物也会慢慢向外移动,自行脱落。

所以,真的不建议你主动掏耳朵,更不建议因为掏耳朵很爽而频繁地掏。

想要真正安全地掏耳朵,可以说只有一个地方能做到:医院。

如果你实在是耳朵不舒服,或者觉得耳朵“堵住”影响听力,可以去医院的耳鼻喉头颈外科或耳鼻喉科就诊,请求医生帮助你处理。

如果是耵聍(dīng níng)栓塞(俗称“耳屎堵住耳朵”),医生会拿出专业工具,比如借助耳镜检查并帮您清理耳屎。

如果耳屎过于干燥、凝结成块状粘在耳道侧壁,医生也不会强行取出。一般会使用液状石蜡或含有5%碳酸氢钠的耵聍水先将耳屎溶解软化再清理。

必要时,医生还会借助一些医疗器械清理,比如抽吸法,用一个像小吸尘器一样的设备吸走耳屎,清理耳道。

这一套操作下来,干净又卫生,安全又高效,是不是比自己在家乱掏放心多了?

如果实在实在实在忍不住,想掏耳朵爽一爽,也一定要注意下面这6点:

1. 注意工具选择:别用太大头的棉签,更不要用手指头,因为这样可能会将耳屎“推”进耳道更深处。

指甲、发夹、铅笔头、火柴棒等,也让它们离耳朵远一点。可以用前端略为柔软有弹性的工具,比如用酒精消毒的细头棉签,或者前端是硅胶材质的挖耳勺。

2. 记得每次用前都要给器具消毒!

3. 掏的时候,轻轻搔刮外耳道即可,千万别伸太深。

4. 尽量不要去不规范的“采耳”店随意体验。

5. 如果耳朵实在痒到无法控制,不掏就受不了,那可能是疾病的信号,记得及时求助医生!

最后,再跟我说一遍:掏耳朵虽爽,可不能自己随便掏哦!

今天(3月3日)是“世界听力日”,爱自己的耳朵,从不乱掏耳朵开始。

审稿专家:王利一

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Sirgy MJ. Positive balance: a hierarchical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 Qual Life Res. 2019 Jul;28(7):1921-1930.

[2]孙虹,张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尤金·N.迈尔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学》下卷, 第2版.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4]Niven EC, Scott SK. Careful whispers: when sounds feel like a touch. Trends Cogn Sci. 2021 Aug;25(8):645-647.

作者:佘慧宇

来源:腾讯医典 编辑:李钰